摘要
为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2年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从数字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同互动视角出发,利用熵权法测度其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对两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面板Tobit模型等研究其区域性时序性差异、演进形态及内外部障碍因子,旨在为我国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启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西部地区各省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均呈良好发展态势。(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加趋势,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呈现动态分散性特征。(3)相对发展类型趋势由数字经济滞后型向区域协调发展滞后型转变。(4)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快递量、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是较为显著的内部障碍因子。(5)城镇化水平、政府扶持及区域人口规模是主要的外部障碍因子。对策建议:注重省区的技术创新、投资支持等的同时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且加大“弱省”的建设,促进“以强带弱、强弱联动”形成。
出处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11期99-107,共9页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碳’目标下吉林省生态效率及经济效应测度研究”(JJKH20240196SK)
吉林财经大学一般项目“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及测度方法研究”(2023YB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