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清初遗民而言,直面生死并阐述自己的生死观既关乎节义操守的秉持与否,也影响人生意义的求证成败。相比正统庄重的诗文,作为“余事”的杂剧因其书写规制和写作特色更能反映清初遗民的生死观。基于题材敷演的形式需要与心迹剖白的情感选择,清初遗民杂剧对生死观的表达更具文体优势。具体而言,以生喻死、生难死易、有托于生为清初遗民杂剧表达生死观的具体策略。从清初的时代特质、遗民的隐伏心绪以及杂剧的文体品格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可知清初遗民杂剧对生死观阐发的多维意涵。
                
                
    
    
                作者
                    李彩云
                    任刚
                Li Caiyun;Ren Gang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4,共5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西域文学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研究”(项目编号:2023BZW0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彩云,伊犁师范大学伊犁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任刚,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