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产业关联理论、流空间理论以及中心地理论,利用OLS回归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不同空间尺度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如下:(1)在包含京津冀全域的情况下,京津冀制造业和本区县大多生产性服务业并未产生协同集聚效应,仅金融业具有明显提升作用。(2)行政区边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输出的效率提升作用产生明显影响。京津冀三地制造企业倾向于优先从本地区寻找服务供给,省际行政边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输送产生明显的阻滞作用。(3)中心地理论的等级原则依然部分适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仅金融业例外。在京津冀低等级区县从高等级区县获得生产性服务业产品更加有可能提升其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4)京津冀制造业还处在依靠实物投入获取规模化效益阶段,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使用对制造业的效率提升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出处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STATIS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基金
                    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原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演化机制及调控研究”(230601064)
                    河南省科学院科研启动经费项目“中原城市群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时空耦合研究”(231801035)
                    河南省科学院特聘研究员项目“基于黄河国家战略的中原城市群空间优化与产业转型”(220501003)。
            
    
    
    
                作者简介
冯鹏飞(1990-),男,河南洛阳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口结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王亚晨(1992-),女,河南开封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周园(1986-),男,陕西铜川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贾晶(1971-),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