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自述梦见周公,由此开启了圣贤梦传统,而刘勰梦见孔子则开启了后世的“夫子梦”传统,此以明代儒者最为典型。儒者的“夫子梦”与其经学实践及经学思想密不可分,其中最具特色的主要有感发梦与证成梦两种类型。感发型的“夫子梦”具有预言性质,多干预现实;证成型的“夫子梦”具有理性分析特色,通过梦境可检验做梦者的经学诠释造诣。对“夫子梦”的解读可视作从解梦角度探索经学传统的典型例证,有裨于学界对学术史既有重要问题的反思与再认识,同时梦境解读亦可视作进入经典世界的新路径。
作者
冯兵
于周
Feng Bing;Yu Zhou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ZX010)。
作者简介
冯兵,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先秦儒学、宋明理学;于周,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专业方向:中国经学、宋明理学、中国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