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基于200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U-SBM-NS模型测算电力行业效率,综合运用GIS技术、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分位回归模型考察中国电力行业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差异来源、空间转移路径和驱动机制。结果显示:中国电力行业效率提升存在滞后性,“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发展依次经历了变革阶段、强化阶段和上升阶段,发电效率是拉低电力行业效率的主要原因;中国电力行业效率非均衡特征显著,电力行业一体化发展易受地区制约,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且出现过极化现象;中国电力行业效率易受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化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影响,电力行业效率的驱动机制存在水平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78,共5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64034)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一流课程建设项目(NITJG-202071)
宁波市教育规划项目(2020YGH030)。
作者简介
安博文(1997-),男,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与新经济地理学;李春玉(1996-),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经济统计;谷欣然(1997-),女,北京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通讯作者:刘伟(1974-),男,湖北红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