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沧海遗音集》与清季民初的词史演进 被引量:1

The Collection of Remaining Sounds of the Vast Oce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 lyric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清季民初士大夫词人在为世所遗的境遇中产生对“末世之悲”母题的集体认同,并吸收“意内言外”的理论资源而生成反复刻意言说与不可言说、不必言说两种相反相成的书写范式,完成常州词派阐释学与词体创作的实质对接,朱祖谋纂《沧海遗音集》集士人同道之作,是一时创作风会与集体范式形成的表征。但伴随近代新旧思潮的激烈碰撞,士大夫词人也面临末世之悲的母题消解及范式空洞化的危机。与此同时,词坛也活跃着更加多元的创作力量,进行个性化的书写实践。朱祖谋赞赏陈洵后期词作的直写心素,及陈曾寿词的即事会心,甚至部分弥合了与王国维的分歧,体现了他对个性化书写的观照和思考。集体性与个性起伏消长间的张力,推动了清季民初词史的承续发展。
作者 彭建楠 Peng Jiannan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176,共8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清词选本研究”(19YJC7510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彭建楠,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27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4

  • 1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2蒋骥.山带阁注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3康有为.康南海先生诗集:第2册//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35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26-
  • 4蒋智由.卢骚[J].新民丛报,1905,(3).
  • 5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卷3.//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
  • 6粱启超.饮冰室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9—50.
  • 7梁启超.新大陆游记附录二二//饮冰室合集:第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
  • 8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
  • 9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钱仲联,笺注.台北:源流出版社,1983:516.
  • 10朱孝臧.疆村语业笺注.白敦仁,笺注.成都:巴蜀书社,2002:153—154.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6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