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清民国时期的清词研究中,关于清词的鼎盛期的认识,大致有“清初鼎盛说”“常州词派鼎盛说”及“清季鼎盛说”三类观点。即使是持有同一类观点的词学家,其缘由和意图也各有偏重。以清初或常州词派为鼎盛期者,多在流派的视野内观照清词,选出一期推为鼎盛,作为本派的审美典范;持“清季鼎盛说”的,则注重在客观还原词史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观点分歧的背后是词学思想、学科认识与文化态度的差异。晚清民国时期对清词鼎盛期的关注和探讨,对清词经典化和清词研究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现代词学成形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也是新文化勃兴年代旧体文学研究繁荣深入的表征之一。
出处
《中国诗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Chinese Poetry Research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晚近学人的清初词批评”(202213008)阶段性成果
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黄孝纾词及其青岛书写”(QDSKL2101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孙文婷,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发表《晚清民国词论中陈子龙词史地位的变迁与清词之始的确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