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公共场所为扒窃犯罪场所之考证——以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为视角

Verification of Non-public Places as Places for Pickpocketing Crim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ations of Text,Purpose and System Respectivel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法理论中,主张扒窃犯罪场所仅为公共场所的观点所依据的各种理由均难以成立。非公共场所为扒窃犯罪场所符合文义解释结论,司法实践中不应当通过限制解释方式将扒窃犯罪场所缩小解释为公共场所;根据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结论,扒窃之犯罪场所包含非公共场所。
作者 陈伟强 Chen Weiqiang
出处 《人民检察》 2023年第18期25-29,共5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作者简介 陈伟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8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