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东北秋歌舞蹈教学与表演的两点思考——“向心感”“音乐曲调”的运用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在角色呈现上分为上装和下装,上装为女性角色,下装为男性角色。纵观整个东北秧歌舞蹈的教学及表演的特征,我们会发现,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往往以“男女对舞”为主要表现形式,而“男女对舞”特点的运用与发展便突出了东北秧歌下装舞蹈表演中的“向心感”。另外,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与表演中,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舞蹈动作的节奏分割与音乐曲调相互结合,并且现代化的音乐曲调能够使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焕发生机,流畅自如,带给观众艺术审美享受。东北秧歌作为中国东北地域汉族民族民间歌舞的表现形式之一,其音乐曲调的运用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与表演的特点分析“向心感”“音乐曲调”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与表演中的具体运用,以加深大众对东北秧歌舞蹈的认知。
作者 李明睿
出处 《尚舞》 2023年第9期111-113,共3页 Dance Fash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6

  • 1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 2佚名.吕氏春秋(上)[M].陆玖,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47.
  • 3孙世静.秧歌[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20-21.
  • 4姚元之.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竹叶亭杂记[M].李解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6.
  • 5佚名.礼记正义(上)[M].吕友仁,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4.
  • 6宋濂,王神.元史·刑法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6:2685.
  • 7长春社会科学院.《盛京时报》长春资料选编(光绪卷)[M].孙彦平,编校.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81-82.
  • 8齐如山.北平怀IN[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277.
  • 9A.R.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丁国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5.
  • 10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华北卷)[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