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观的共同体意识与共同体诗学构建 被引量:3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oetics in the Literary View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尽管以“少数民族文学观”作为统摄国内非汉民族文学之全称的观念“发明”及其体制化、系统化的理论构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全面展开,但自晚清以降,传统帝国话语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型,多民族中国的民族问题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问题,那些非汉民族的文学在上述语境中即受到重视,这为少数民族文学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构建提供了极具历史承继性的中国经验。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现代化国家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转型的百年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同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等问题,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契合的中国文学共同体特征。由此,“少数民族文学观”开始向“多民族文学观”进行观念的迁移,共同体诗学构建问题凸显。
作者 李长中 王飒 Li Changzhong;Wang Sa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9,共9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边地书写与中国话语构建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价体系建设的中国路径研究”(22AZW02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长中,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王飒,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湖北武汉43007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2

共引文献521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