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视觉重构视域下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机遇、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23

Network Communication of Red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Reconstruction: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Path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视觉化创新是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传播媒介数字化发展推动了意识形态叙事内容生产的范式转化,勾勒了社会大众视觉消费惯习的时代图景,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实践指向提供了现实机遇与必要情境。当前,可视化传播作品视觉消费动力不足,视觉创意落实未形成闭环,视觉呈现形式有待加强,图像解读泛娱乐化,成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此,以顶层设计统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以队伍建设保障红色文化视觉呈现,以微距联动创新红色文化话语建构,以融媒矩阵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成为实现红色文化视觉重构的路径选择。
作者 王静 Wang Jing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8,共6页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发展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9ADJ0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31

  • 1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27
  • 2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1):143-156. 被引量:92
  • 3毛凌滢.互文与创造: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4):33-37. 被引量:26
  • 4[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 5[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第5页,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6[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9页,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 7[法]让-鲍德里亚.《仿真与拟象》,马海良译,见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第329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 8[德]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第87页,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9[法]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第238页,谢维扬、俞宣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 10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马海良译,见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第327页.

共引文献189

同被引文献187

引证文献23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