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给用户带来信息检索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隐蔽性损害。例如,以B站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平台,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权益损害和财产性利益损害。在用户人身权益影响方面,具体表现在“信息茧房”加剧用户认知偏差、注意力攫取加深用户主体性焦虑;在用户财产性利益损害方面,具体表现在经营者于上游盘剥用户数据财产、中游引导操控交易行为、下游算法歧视差异化定价。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行为带来的用户损害存在算法责任认定困难、公共妨害与经济利益难以平衡的困扰。对于个性化算法的规制,相关规定散见于各法律规范之中,对于算法侵权的适用场景和损害赔偿不够细化和具体。B站是国内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对于个性化推荐的法律规制研究具有独特意义。国内对个性化推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今日头条APP上,基本上聚焦于传播学上的功能特性,对于法律规制的探究较少。且今日头条属于新闻资讯类APP,其调性与以B站为代表的娱乐性、年轻化视频平台有所不同。基于此,文章从归纳B站的个性化推荐形式入手,分析其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可能带来的消费者权益损害问题并加以反思,进而提出规制与完善的路径,旨在促进个性化推荐的良性发展。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5期87-89,共3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作者简介
刘瑶,研究方向:新闻法规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