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数字化时代的精神权力及感性渗透——论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 被引量: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立足于当下人类“数字化生存”的现实处境,主张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和手段,而且是人类的新型生存模式,主体的数字化重构导致“肉体人”转向“数字人”,这触发了其数字精神政治思想的形成。他通过揭示数字时代的治理技艺,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社会权力范式的内在转换:权力管控模式从福柯、阿甘本所言的生命政治转向数字精神政治,权力指向对象从物质的感性身体、生命转向非物质的精神、欲望,其手段是对精神进行扶植式管控。与之联袂而行的是,在“自由辩证法”的加持下,数字精神权力的毛细管渗透到主体的愿望、欲望、需求以及潜意识等非理性层面,数字人置身于数字化全景敞视监狱中,在享受极大自由的同时无不处在监视和凝视之中。同时,数字审美资本主义中的精神权力对情感、游戏和绩效等感性因素的收编与利用,使数字人不停地自我剥削与自我暴露,从而成为新型的“神圣人”。总体而言,主体作为感性的存在,其物质性身体与非物质性精神无法分离,因而韩炳哲的数字精神政治理论不能取代生命政治理论,更多是对它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作者 缐会胜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188,共9页 Marxism & Realit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缐会胜: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9

  • 1Aristotle. The Nicomachenan Eth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26, 136, 138.
  • 2S. Freud.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M].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1963.
  • 3Norbert Elias. The Civilizing Process 1 : the History of Manners [ M]. Oxford: Blaekwell, 1978
  • 4Norber Elias. The Civilizing Process 2: State Formation and Civiilization [M]. Oxford: Blackwell, 1982.
  • 5Wang, Ning. Lngos-modemity, Eras-modernity, and Leisure [J]. Leisure Studies, 1996, 15 (2): 121-135.
  • 6A. Gidde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
  • 7Chris Rojek. Ways of Escape: Modem Transformations in Leisure and Travel [M]. London: Macmillan, 1993.
  • 8Graham M. S. Dann. Anomie, Ego-enhancement and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7 (4): 184-94.
  • 9孙亮.“认知资本主义”的谱系、特质及其批判——基于《资本论》对一种“理论创新”的考察[J].社会科学,2016(7):136-14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133

同被引文献232

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