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克服长期使用同期发情处理导致奶牛同期发情效果低下的问题,本研究探索了超微粉催情散对促进产后奶牛发情受胎效果以及对后期同期发情受胎效果的影响。实验按照奶牛胎次(2胎或3胎)、体况评分(2.75±0.25)相近的原则,选取60头产后50d的奶牛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催情散250 g)、高剂量组(催情散500 g)和对照组(前列腺素,PG组)。试验分试验前(试验开始1~18 d)、后期(18^(6)3 d)2个阶段。试验前期,主要统计饲喂催情散后试验奶牛发情、受胎数量,并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4)、雌二醇(Estradiol,E2)激素含量;试验后期对3组不发情牛只实施同期发情处理,比较奶牛受胎率。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高剂量组奶牛的发情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受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奶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液激素FSH、LH、P4、E2含量差异不显著;试验后期,高剂量组受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体来看,高剂量组奶牛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本实验条件下,催情散能恢复奶牛对同期发情的敏感性,从而增强同期发情效果。
出处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5-318,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基金
北京市家畜创新团队(BAIC05-2022)
北京市奶牛产业创新团队(BAIC06-2021)
“2021年学位点建设(含学位点评估)-学位与学科建设能力提升工程-畜牧学”(2136016010/003)。
作者简介
胡婷婷(1999-),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E-mail:hutting1@163.com;通讯作者:郭凯军(1973-),男,河南西平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记录大数据研究、反刍动物健康养殖,E-mail:kjguo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