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铃薯黑痣病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在我国很多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侵染幼芽、茎基部及块茎产生的症状,湿度、连作与病害发生程度的关系,温湿度、酸碱度及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病原菌的鉴定方法、致病机制以及分布情况及各地区优势菌种进行归纳,并对农艺措施、选育抗性品种、化学药剂与生物防治等不同措施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马铃薯黑痣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4,共7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编号:2017YFE0115700)
黑龙江省马铃薯生物学与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项目
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9ZX16B02-11)
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专项
黑龙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项目(编号:2019、2020)。
作者简介
夏善勇(1978—),男,黑龙江拜泉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遗传改良研究。E-mail:xiashanyong@163.com;通信作者:盛万民,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遗传改良研究。E-mail:shengwanm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