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农民收入结构对农户耕种“非粮化”的影响——基于工商资本下乡的视角 被引量: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脱离土地进入城镇务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超越经营性收入,其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结合近年来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的提高会增加农户种粮的机会成本,进而引致农户耕种行为的“非粮化”倾向;经营性收入的提高会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使农户耕种“趋粮化”;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由于在农户总收入中占比较少,对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工商资本租赁农村土地会挤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促进农户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抑制经营性收入的提高,最终会影响到农户的种粮行为,加剧农户耕种的“非粮化”倾向。面对日益增长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保障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经营性收益同步提高,增强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完善种粮补贴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抑制种粮成本过快上涨。政府倡导的工商资本下乡在惠及农业的同时,与之相伴的侵害农民利益、改变土地流转用途、加剧“非粮化”等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的强力疏导与监督。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土地流转视角的工商资本下乡‘非粮化’现象的诱因及解决路径研究”(20YJA790013)。
作者简介 高晓燕,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222;杜寒玉,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天津30022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二级参考文献230

同被引文献514

引证文献28

二级引证文献1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