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算法技术的发展在消费领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电子商务平台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收集和跟踪消费者的数据信息,以算法进行自动化决策。通过“信息画像”,对消费者进行深度细分,以特定推送和差异化定价的方式对消费者实施差别待遇,从而实现盈利目标最大化。算法价格歧视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杀熟、动态价格歧视、有区别的发放优惠券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数据和算法本身不具有中立性或者隐含错误、被人为操控等,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和个人信息受保护权。应从算法设计、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等方面展开多元共治,其中的核心是法律层面的规制。
出处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22年第3期16-21,共6页
Research on China Market Regulation
作者简介
孙颖,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