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漫谈北京话铎药觉的文白异读
被引量:
3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Pronunciations of Rhymes duo(铎)-yao(药)-jue(觉)in Beijing Dialect,a Comparative Analysi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以北京话铎药觉的文白异读为例,阐述汉语语音一源双线发展的观点。
作者
陈鸿儒
Chen Hongru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
出处
《汉字文化》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北京话
铎药觉
舒声韵
南音
北音
一源双线
汉语史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陈鸿儒.
唐宋韵图释读[J]
.汉字文化,2021(1):1-9.
被引量:7
2
陈鸿儒.
唐宋韵图释读(二)[J]
.汉字文化,2021(13):1-5.
被引量:3
3
陈鸿儒.
南音北音与汉语音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7-11.
被引量:5
4
丁邦新.
汉语方言中的历史层次[J]
.中国语文,2012(5):387-402.
被引量:11
5
陈鸿儒.
汉语异读合成词例说[J]
.古汉语研究,1992(4):63-66.
被引量:3
6
陈鸿儒.
今韵侯虞顾江归部考辨[J]
.汉字文化,2017(5):11-16.
被引量:6
7
陈鸿儒.
孔广森“通韵”“转韵”评析[J]
.汉字文化,2018(12):3-1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陈鸿儒.
唐宋韵图释读[J]
.汉字文化,2021(1):1-9.
被引量:7
2
丁邦新.
《苏州同音常用字彙》之文白异读[J]
.中国语文,2002(5):423-430.
被引量:14
3
熊正辉.
南昌方言的文白读[J]
.方言,1985,7(3):205-213.
被引量:21
4
张盛裕.
潮阳方言的文白异读[J]
.方言,1979,1(4):241-267.
被引量:24
5
薛凤生.
试论《切韵》音系的元音音位与“重纽、重韵”等现象[J]
.语言研究,1996,16(1):48-58.
被引量:7
6
马重奇.
漳州方言同音字汇[J]
.方言,1993(3):199-217.
被引量:26
7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三)[J]
.方言,1990(1):46-53.
被引量:9
8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二)[J]
.方言,1989(4):281-292.
被引量:9
9
张振兴.
漳平(永福)方言的文白异读(一)[J]
.方言,1989(3):171-179.
被引量:21
10
王健庵.
论“内外转”的真义与《切韵》音系的性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3(4):79-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
1
陈鸿儒.
支思部:从《诗经》到《中原音韵》[J]
.汉字文化,2024(17):1-6.
2
陈风.
福州方言文读音误判或漏判原因探析[J]
.汉字文化,2024(5):9-14.
3
李丽.
芮城方言的文白异读[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64-67.
被引量:1
4
李蓝.
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J]
.中国社会科学,2013(9):163-179.
被引量:10
5
乔全生.
历史层次与方言史研究[J]
.汉语学报,2014(2):2-12.
被引量:7
6
郑伟.
汉语方言语音史研究的若干理论与方法——以吴语为例[J]
.语言科学,2015,14(1):25-46.
被引量:2
7
陈鸿儒.
《诗》韵研究的两桩公案──兼谈雕龙雕蟲[J]
.汉字文化,2016(3):13-17.
被引量:3
8
乔全生,鲁冰.
以文献为基础的方言史研究势在必行[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7(2):186-192.
被引量:1
9
张玉来.
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现象的再认识[J]
.语文研究,2017(3):34-43.
被引量:14
10
陈鸿儒.
是南北还是古今:关于梵汉对音的思考[J]
.汉字文化,2019(5):8-1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
1
陈鸿儒.
唐宋韵图释读[J]
.汉字文化,2021(1):1-9.
被引量:7
2
陈鸿儒.
日本汉字音读、莆田方言与中古音系声韵比较(一)[J]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28-32.
被引量:3
3
陈鸿儒.
《诗》韵研究的两桩公案──兼谈雕龙雕蟲[J]
.汉字文化,2016(3):13-17.
被引量:3
4
陈鸿儒.
今韵侯虞顾江归部考辨[J]
.汉字文化,2017(5):11-16.
被引量:6
5
陈鸿儒.
南音北音与汉语音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7-11.
被引量:5
6
陈鸿儒.
段玉裁古韵“第二类”考辨及汉语音韵研究相关问题[J]
.汉字文化,2022(17):1-6.
被引量:3
7
陈鸿儒.
上古韵部检讨[J]
.汉字文化,2023(9):1-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陈鸿儒.
段玉裁古韵“第二类”考辨及汉语音韵研究相关问题[J]
.汉字文化,2022(17):1-6.
被引量:3
2
陈鸿儒.
上古韵部检讨[J]
.汉字文化,2023(9):1-6.
被引量:2
3
陈鸿儒.
汉语唇音声母检讨[J]
.汉字文化,2023(21):1-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陈鸿儒.
支思部:从《诗经》到《中原音韵》[J]
.汉字文化,2024(17):1-6.
2
陈鸿儒.
是叶韵还是离析唐韵:《诗》韵研究方法检讨[J]
.汉字文化,2024(5):1-8.
被引量:2
3
陈鸿儒.
上古韵部检讨[J]
.汉字文化,2023(9):1-6.
被引量:2
4
陈鸿儒.
汉语唇音声母检讨[J]
.汉字文化,2023(21):1-5.
5
陈鸿儒.
汉语舌齿音声母检讨[J]
.汉字文化,2025(1):1-7.
1
宋洪民.
從回鶻式蒙古文標音看北音中的桓歡韻[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0(1):70-79.
2
远藤光晓,王萍.
声调感知的三个基本问题——载调单位、北京话上声的本质特征和曲拱调的阶段性[J]
.南开语言学刊,2021(1):1-15.
3
郭晔旻,Jasmia(图).
北京话里的“猫腻”[J]
.环球人文地理,2022(1):108-108.
4
张瀚文.
北京话中的“比”字句研究[J]
.新丝路(中旬),2022(1):0155-0157.
5
鄭偉.
《韻學驪珠》與清代吴語的文白之别[J]
.汉语史学报,2021(1):12-22.
6
聂志平.
北京话的“X得慌”[J]
.方言,2022,44(1):88-98.
被引量:3
7
郑怡.
浅谈厦门南音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
.明日风尚(下旬),2021(12):50-52.
8
徐睿渊.
湖南嘉禾(珠泉)土话声母与声调的文白异读[J]
.方言,2021,43(4):394-400.
被引量:3
9
陈鸿儒.
南音北音与汉语音韵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7-11.
被引量:5
10
崔四行.
焦点和语体促发下的北京话“A+一N”结构研究[J]
.当代语言学,2022,24(1):61-75.
被引量:3
汉字文化
202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