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出土戰國秦漢簡牘典籍史料特點的認識,是開展史學研究的必要前提。雖然出土典籍的發現具有不完善、偶然性等局限,但出土戰國秦漢簡牘不僅爲古史研究提供了由傳説時代至戰國中期的歷史發展脈絡,亦提供了戰國至西漢前期歷史大事的準確年表。在古史傳説、重要歷史人物、事件與評價等多方面,簡牘典籍也提供了新的關照視角,啓發研究者對古史叙述多元性的再思考。而解釋叙述多元所引發之抵牾的前提,是關注簡册文物本身所體現出的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諸項制度與習俗。出土簡册的研究是由文物至文獻的整體研究,是對簡册形制、分卷的出土區位關係與文獻内容的綜合考察,可作爲出土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性質判定的重要手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文獻與古書形成問題研究”(19ZDA250)
貴州省201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出土戰國秦漢簡牘典籍的史學研究”(19GZGX2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