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00后”大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情况分析 被引量: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网络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相伴而生,网络主流文化在不断增强文化作品吸引力、营造文明理性的网络空间环境、强化大学生价值引领等方面成效显著。网络亚文化通过"丧文化""佛系文化""流行话语"等不同的文化样态,刻意制造娱乐消遣、时尚潮流的文化产品吸引部分大学生效仿参与。受社会潜在压力、多元社会思潮、网络空间管理不完善、网络思政教育迟滞四重因素影响,网络亚文化对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产生消极作用。对此,应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建构全媒体时代的主流文化生态,加强网络空间文化生态综合治理,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39,共5页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金 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1

  • 1张其学.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当代形态[J].南京社会科学,2004(10):21-24. 被引量:15
  • 2刘绪义.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哲学思考[J].湖湘论坛,2005,18(2):70-72. 被引量:1
  • 3胡春阳.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115-121. 被引量:176
  • 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页.
  • 5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106页.
  • 6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第20页,第11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7费斯克,2004,《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
  • 8刘旭、王晓雁,2006,《红色经典遭“恶搞”,八一电影厂拟追究法律责任》,《法制日报》(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6-08/09/content_4940242.htm).
  • 9迈克尔·布雷克,1989,《越轨青年文化比较》,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10彭兰,2005,《网络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1641

同被引文献263

引证文献31

二级引证文献9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