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DHS组30例,PFNA组45例,InterTan组25例,比较3组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FNA组和InterTan组显著均低于DHS组(P<0.05)。术后1、6、12个月,3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InterTan组和PFN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DHS组(P<0.05);3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3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和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PFNA和InterTan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和切口,更快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更少。
出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50-1853,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金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2020454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冯皓(1981-),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骨科研究;通信作者:张斌(1976-),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