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工科”背景下,为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思政教育及全方位育人建设、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出发,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出处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年第12期1-4,共4页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基金 2019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9zyrc003) 2019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jyxm0039) 2018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能力导向的电子信息专业电路课程群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ZD1801) 2018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创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其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YYB1801) 2019年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CXX1901)。
作者简介 张勇(1973-),男,安徽安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线感知、智能信息处理;程晓红(1968-),女,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王昱洁(1980-),女,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号检测与处理;王雁(1976-),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6

共引文献3580

同被引文献102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