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评价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神经激肽-1受体(NK-1R)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颈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模型。各组大鼠每天抓取固定30 min,连续8 d,固定的同时,疏肝调神组取百会、风池(双)、内关(双)、太冲(双),普通针刺组取百会、风池(双)进行针刺,余组只抓取固定。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NK-1R的mRNA、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K-1R的mRNA、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均显著降低(P<0.05),在中脑中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调神组、普通针刺组NK-1R的mRNA、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均明显升高(P<0.05),在中脑中均显著降低(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疏肝调神组在中脑中NK-1R的mRNA、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在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疏肝调神针法可双向调节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中脑的NK-1R表达,有效治疗偏头痛,其对NK-1R表达的调节作用相较于普通针刺更具优势。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6-989,共4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3502)。
作者简介
黄绍磊(1992-),男(汉族),山东招远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工作;通讯作者:杨佃会(1966-),男(汉族),山东临朐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工作;通讯作者:韩晶(198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针刺治疗神经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