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芝稻共生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旱稻在浙江省山区引种栽培和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成功,为山区开展旱稻套种灵芝提供了技术支撑.笔者于2019年开始进行芝稻共生栽培模式研究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对芝稻共生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作者
刘本同
杨绍宗
王衍彬
胡德平
钱华
机构地区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1期4-5,9,共3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C02042)。
关键词
旱稻
灵芝
栽培模式
分类号
S567.3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作者简介
刘本同(1963-),男,杭州富阳人,高工,主要从事森林食品栽培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沙美芝,葛化丽.
旱稻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77-77.
被引量:7
2
徐斌.
灵芝仿野生栽培实用新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20(2):20-20.
被引量:1
3
周灵爱.
幼林地套种旱稻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6(14).
被引量:2
4
李钦艳,钟莹莹,陈逸湘,周卫雄,曾振基,宋斌.
我国灵芝种质资源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6,35(1):8-12.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吴兴亮,戴玉成,林龙河.
中国灵芝科资源及其地理分布Ⅰ[J]
.贵州科学,2004,22(2):27-33.
被引量:26
2
董晓娜,陈喜蓉,钟剑锋,林芳能,阳记萍.
巨菌草栽培灵芝试验初探[J]
.热带林业,2013,41(1):39-40.
被引量:28
3
韩建荣,赵文婧,高宇英.
灵芝固态发酵降解玉米淀粉的初步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7):59-61.
被引量:18
4
张树庭.
灵芝—食药用菌之首 21世纪的保健食品[J]
.国际农产品贸易,2004(90):22-24.
被引量:3
5
张英春,王养军,王静.
固态发酵法生产的灵芝面粉的营养成分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44-46.
被引量:5
6
罗联忠,林树钱,谢宝贵,林志彬.
23株灵芝栽培菌种的DNA指纹鉴别[J]
.海峡药学,2005,17(2):82-85.
被引量:13
7
张真,黄海叁,厉桂绸,张中平.
旱稻套种效益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05,11(4):31-31.
被引量:2
8
谢世强,陈德聪,李守铭.
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J]
.温州农业科技,2005(3):33-34.
被引量:2
9
林树钱,刘亚凯,钱友安,王赛贞.
灵芝GAP有机栽培及其环境质量的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70-671.
被引量:5
10
肖智杰,王进军,连宾.
灵芝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
.食品科学,2006,27(12):837-842.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30
1
钟礼义,陈体强,刘新锐,应正河,杨驰.
鉴别紫芝菌株的PCR引物筛选及其序列比对验证[J]
.福建农业学报,2020,35(7):725-730.
被引量:4
2
刘浩,张凌.
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8):66-66.
被引量:2
3
孙凯.
淮北中部旱稻轻简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2-32.
被引量:2
4
张雷,邓桂秀,李安达,聂静.
6个旱稻品种在贵阳市的引种表现[J]
.耕作与栽培,2014,34(4):45-47.
被引量:2
5
叶丽云,鲁欣,林强,吴小平.
灵芝单、双核菌丝差异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20):211-215.
被引量:7
6
樊丽.
灵芝人工栽培方法专利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6(10):109-109.
被引量:2
7
李红军,田孝威,黄海静,尉继强,侯丽娟,孙洪助,王化琪.
旱稻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7(3):178-179.
被引量:2
8
杨宗渠,李长看,雷志华,李玉华,曲金柱,高红云,罗青.
以小麦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条件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150-152.
被引量:5
9
崔杰,何正有,毕建军,蒋用,刘海侠,李佳,刘宏璧,李思奇.
荣保灵芝1号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化学结构初步研究[J]
.食品科技,2018,43(4):205-211.
被引量:5
10
付永明,麻大鹏.
我国灵芝种质资源及生产技术研究[J]
.种子科技,2018,36(6):81-8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5
1
李艳冬,宫晓霞,刘艳慧,郭新颖.
易涝耕地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8):77-77.
被引量:2
2
陈万云,冯媛.
旱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农村科技,2006(9):7-7.
被引量:2
3
景蕊莲.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1-5.
被引量:101
4
黄梅,崔延春,朱玉兴,王曼玲,夏新界.
水稻多逆境响应基因OsMsr8的克隆与表达[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35-541.
被引量:4
5
何翠荣,窦彩霞,刘金付.
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332-333.
被引量:5
6
游修龄,曾雄生.
《中国稻作文化史》导言[J]
.中国农史,2010,29(3):140-144.
被引量:5
7
杨红旗,郝仰坤.
中国水稻生产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51-354.
被引量:31
8
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冯芳君.
节水抗旱稻及其发展策略[J]
.科学通报,2011,56(11):804-811.
被引量:83
9
程建峰,戴廷波,蒋海燕,潘晓云,曹卫星.
水稻拔节期叶片碳氮代谢基因型差异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2012,26(1):101-108.
被引量:11
10
戴新宾,翟虎渠,张红生,张荣铣.
土壤干旱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和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2000,26(2):133-136.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1
1
宋伟丰,潘亚清,翟喜海,李宝英,焦占力,李志勇,韦庆慧.
旱稻研究进展与栽培技术初探[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1,40(12):55-5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徐文波,李长贵,周国富,罗廷松,陈祖国,熊永琴,韩继镕,夏冬冬.
栽培措施影响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22,39(9):6-10.
被引量:1
2
和星生.
水稻旱作栽培技术[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3(1):10-12.
3
李艳兰,杨进成,李竑阳,沈祥宏,张钟,李祥,朱自芬,李灶福,李红云,刘坚坚,胡新洲,史兰芬,邓争.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旱种杂交稻产量和构成因子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23,13(12):1-7.
被引量:2
4
陆展华,刘维,王石光,巫浩翔,王晓飞,陈浩,潘朝阳,何秀英.
国内外旱稻研究现状及对广东的启示[J]
.广东农业科学,2023,50(12):62-72.
被引量:5
5
梁统模.
节水抗旱稻发展优势及栽培管理技术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9):7-10.
被引量:4
6
陈柏原,王洪亮,龙毅,穆航,曾涛.
不同生态条件对节水抗旱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24,44(6):116-118.
被引量:3
7
梁海伦,陈柏原,罗建彪,梁艳.
不同栽培模式对节水抗旱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家科技,2025(5):45-48.
8
畅翔.
旱地水稻研究进展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
.现代农业研究,2025,31(4):61-68.
9
毛安妮,刘泉,杨琴丽,潘丽.
4种除草剂在旱直播稻田的封闭除草效果研究[J]
.种子科技,2025,43(17):32-34.
1
王平义,李晓明.
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
.新农民,2020(10):32-32.
2
周敏.
恩施州不同海拔高度蔬菜保护地栽培模式研究[J]
.新农民,2019,0(31):56-57.
3
徐巍.
东北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20,0(4):31-31.
被引量:1
4
牟方勇,黄震,邹爱阳,罗永树,谢德发.
浅谈利川市莼鱼共生裁培技术的初探[J]
.农村科学实验,2018,0(2):69-69.
5
王新好.
玉米与花生共生期营养管理技术研究[J]
.农家参谋,2019(11):93-93.
被引量:1
6
杨雨松,郑昕雨,刘杰,孙周平.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J]
.中国蔬菜,2020(5):40-47.
被引量:13
7
陈珏,倪江,邹丹蓉,龚玮,周德尧.
上海地区马齿苋的菜用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20(9):46-47.
被引量:2
8
易菲霆,左文贵,卿国屏,蒋飞军,徐晓亮.
山区风电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
.中国煤炭地质,2020,32(3):60-62.
被引量:5
种子科技
202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