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看待和处理“民众”--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
被引量:
2
How to View and Treat “the People”: Gu Jiegang’s Study of Lady Meng Ji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孟姜女故事研究中,顾颉刚确立了其"古史辨派"的传说研究范式,极具中国气派。其研究民众创作的旨趣是"士大夫式"的,获取田野资料的方式也是"士大夫式"的,但民众一旦成为历史叙述主角,其主体地位便以一种内在的形式浮现出来,在具体的研究领域内落实了"五四"思潮中知识分子颇为关注的民间和民众问题,寄托了知识分子建立学术社会的希求。
作者
王雪
Wang Xue
机构地区
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1期43-52,共10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民众
知识分子
孟姜女研究
顾颉刚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王雪,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92
同被引文献
17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王尧.
民间传说研究七十年[J]
.民间文化论坛,2019,0(4):16-26.
被引量:6
2
户晓辉.
论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科学方法[J]
.民族艺术,2003(4):23-32.
被引量:34
3
康丽.
民间文艺学经典研究范式的当代适用性思考——以形态结构与文本观念研究为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107-114.
被引量:8
4
陈泳超.
“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杜德桥《妙善传说》述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11,29(5):5-17.
被引量:8
5
吕微.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J]
.文学评论,2000(2):124-134.
被引量:83
6
施爱东.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2):26-39.
被引量:48
7
吕微.
顾颉刚:作为现象学者的神话学家[J]
.民间文化论坛,2005(2):3-4.
被引量:9
8
陈泳超.
“传说动力学”理论模型及其反思[J]
.民族艺术,2018(6):31-38.
被引量:15
9
刘宗迪.
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论顾颉刚的古史观与民俗学之间的关系[J]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0(2):1-7.
被引量:10
10
袁先欣.
顾颉刚的古史与民俗学研究关系再探讨[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95-106.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30
1
陈建宪.
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3):135-140.
被引量:27
2
过伟.
孟姜女传说在壮、侗、毛难、仫佬族中的流传和变异[J]
.民族文学研究,1983,1(0):108-118.
被引量:10
3
叶舒宪.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1):16-22.
被引量:10
4
廖明君,巴莫曲布嫫.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巴莫曲布嫫访谈录[J]
.民族艺术,2004(3):14-27.
被引量:39
5
刘宗迪.
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论顾颉刚的古史观与民俗学之间的关系[J]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10(2):1-7.
被引量:10
6
陈泳超.
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神话为例[J]
.民俗研究,2002(3):5-25.
被引量:22
7
刘魁立.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J]
.民族艺术,2001(1):63-77.
被引量:81
8
施爱东.
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与共时研究——以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2006,24(1):5-12.
被引量:25
9
施爱东.
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以梁祝故事结尾的生长方式为例[J]
.民俗研究,2005(3):5-28.
被引量:27
10
陈泳超.
作为运动与作为学术的民间文学[J]
.民俗研究,2006(1):66-8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92
1
何玉红.
法律分析·政治解释·文化构建——“故事”研究的三种路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6):130-138.
被引量:5
2
李梦.
仪式文艺与信仰实态——基于三官身世叙事的考述[J]
.西北民族研究,2022(4):102-114.
3
杜心源.
“本土”实践与话语规划——对20世纪90年代外国文学研究论争的再探讨[J]
.文艺理论研究,2022(3):90-99.
4
张苗.
文山苗族服饰传说的结构神话学解读[J]
.文山学院学报,2021,34(2):32-35.
被引量:1
5
吕微.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
.民俗研究,2021(3):78-87.
被引量:7
6
曹成竹,周婷婷.
“文学的政治”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以北大歌谣运动与新民歌运动的比较为例[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2(2):96-105.
7
刘霄.
传说、庙会与文化认同——曹仙媪信仰的地方生成及时代反思[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4(1):109-121.
8
姚新勇.
方法论证与潜逻辑——吕微《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商榷及其它[J]
.民族艺术,2003(1):9-16.
被引量:1
9
戴岚.
西方民俗学与文学之“民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68-74.
被引量:3
10
张光芒.
中国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内在思想资源[J]
.文艺争鸣,2001(6):57-6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78
1
叶舒宪.
神话学可以改写历史吗?——从鸿蒙的激活说起[J]
.中华文化论坛,2020,0(1):40-48.
被引量:3
2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9
3
张举文.
从走向民间的田野到走在民间的实地: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J]
.民俗研究,2020,0(2):5-12.
被引量:4
4
黄永林.
孟姜女传说在湖北[J]
.江汉论坛,1986(10):46-50.
被引量:7
5
过伟.
孟姜女传说在壮、侗、毛难、仫佬族中的流传和变异[J]
.民族文学研究,1983,1(0):108-118.
被引量:10
6
窦昌荣,周仲光.
孟姜女传说风物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1):29-34.
被引量:4
7
易人.
长篇叙事吴歌《春调孟姜女》[J]
.中国音乐,1989(2):41-42.
被引量:2
8
覃敏笑.
汉、壮、侗民族孟姜女故事比较探析[J]
.贵州民族研究,1989,9(4):147-154.
被引量:4
9
吕洪年.
孟姜女故事在江南落根的社会原因[J]
.远程教育杂志,1995,15(Z1):17-23.
被引量:4
10
屈文焜.
两个故事,两种命运——杞梁妻故事与孟姜女故事比较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4(1):24-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祝鹏程.
2020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1(4):79-93.
2
肖志鹏.
孟姜女传说百年研究:流变回眸与未来展望[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93-2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晓蒙.
从列女到英雄:中国古代列女故事中的空间突破与女神崇拜[J]
.民间文化论坛,2025(3):142-149.
1
林侑毅.
“秦皇安在哉,姜女未亡也”:朝鲜《燕行录》中孟姜女谈论的时代演变及文体考察[J]
.全球史评论,2019,0(1):128-158.
被引量:1
2
伍红林.
从旁观到深度介入:田野研究在教育学中的转化[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100-108.
3
杨勇.
藏族本土文化变迁对生态环境与牧民生计的影响[J]
.青藏高原论坛,2019,7(4):43-48.
4
徐黎丽.
“口岸”专题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67-67.
5
游玉辉.
长兴百叶龙现状调查研究[J]
.艺术大观,2019(11):0252-0253.
6
李婷.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J]
.青年与社会,2020,0(3):254-255.
7
李萍.
从跨界共享到乡土融合:嘹歌复兴与壮族社会变迁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107-116.
被引量:4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