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庭审理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以认罪认罚从宽、司法公开等政策思路为导引,加之司法机关在内部结构上的调整,当庭宣判成为一种受到大力倡导的案件处理模式。然而,这种即时决策的广泛化却未见得裨益于法治效益的总体提升。运用逆向反思的逻辑手段,藉由实证数据的提取,不难发觉当庭宣判在数量增长背后的一些隐患。只有当价值、程序以及主体等要素之间达成高度平衡,庭审实质化才能真正催生出符合正当意涵的判决方式。
出处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作者简介
孙皓,天津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聘),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