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2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来自祁连山东坡甘肃省和祁连山西坡青海省的村民分别向山脊迁移,最终汇聚在祁连山深处“脑山”的灰条沟,发展形成了一个“山脊型”的村庄。经过1934年至1990年的发展,村庄逐步向传统型村庄转型,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展成具有原生动力的传统村庄。1990年代末到201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其内部原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加之外界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巨大吸引,他们转而又“下山”搬迁到各地,村庄逐渐逝去昨日的繁荣。回顾灰条沟村近100年来从聚而散的过程,可以看到诸如灰条沟村一样山脊型村庄共有的变迁历程。
作者简介
车吉德(1991-),藏族,甘肃天祝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7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关丙胜(1974-),男,藏族,青海湟中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迁移族群与社会、边境社会、河西走廊和河湟地方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