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歌曲中旋律与歌词的音调关系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处理好曲词音调的关系,是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技术环节。词与曲能否进行有机结合,主要在于曲作者的审美观念、作曲技巧以及是否掌握曲词音调结合的正确规律。好的歌曲必然是曲词音调结合好,能共同表现歌曲内容、情感和思想的作品。
作者
栾凯
机构地区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旅艺术创作教研室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关键词
音调关系
正字
倒字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作者简介
栾凯:教授,作曲家,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旅艺术创作教研室主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沈洽.
《腔词关系研究》读解[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4):24-34.
被引量:24
2
应尚能.
歌曲的旋律与文字的四声[J]
.人民音乐,1957(5):38-3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沈洽.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J]
.中国音乐学,1996(3):5-22.
被引量:81
2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M].上海万叶书社,1952年..
3
.《研究》[M].,..
4
于会泳.《单弦牌子曲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1958.
5
杨荫浏先生.《中国音乐史纲》.万叶书店,1952.
6
杨荫浏先生.《语言音乐学初探》.油印本,1963.
7
杨荫浏先生.《语言音乐学初探》.1983年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语言与音乐》.第42-87页.
8
杨荫浏先生.《语言音乐学初探》.《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9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论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10
杨荫浏,Jonatan Stock.《两个分别来自东、西方的评估》之一:《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态学》.
共引文献
27
1
徐天祥.
樊祖荫教授学术之路管窥[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3):176-185.
被引量:1
2
汪人元.
当代中国戏曲作曲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的若干问题[J]
.艺术百家,2010,26(4):72-77.
被引量:3
3
沈德鹏.
浅谈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腔”[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2):173-175.
4
王小龙.
“眼界要放宽一些”——简论沈知白先生的东方音乐研究动机及其成就[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1):13-20.
5
高彩荣.
2003~2013年: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述略——兼及传统音乐研究发展前景[J]
.音乐探索,2015(1):48-55.
被引量:10
6
陈甜.
新编上党梆子大戏《悟因楼》音乐创作探微[J]
.黄河之声,2015(14):15-17.
7
郭茹心.
润腔词语辨[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3(1):80-87.
被引量:6
8
郭茹心.
润腔辨析——以上党梆子《窗前梅树是我友》为例[J]
.中国音乐,2016(2):114-121.
被引量:2
9
姚瑶.
谈“以腔行字”和“依字行腔”——以《乌和尔图和灰腾》《牧歌》演唱实践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1):137-139.
被引量:1
10
姚瑶.
“以腔行字”与“依字行腔”——以蒙古族民歌为例[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2):30-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2
1
栗姣,孟卓.
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红色文化特质[J]
.文艺争鸣,2021(12):205-208.
被引量:8
2
张文英.
曲外加腔话“润腔”[J]
.剧作家,2005(4):109-110.
被引量:6
3
丁雅贤.
关于编定民族声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7(2):27-32.
被引量:4
4
庄永平.
论润腔技巧[J]
.中国音乐,1984(2):50-52.
被引量:6
5
周大风.
漫谈字正腔圆[J]
.中国音乐,1983(1):36-37.
被引量:9
6
徐兰沅.
谈梅兰芳的创腔[J]
.人民音乐,1962(4):16-17.
被引量:6
7
董维松.
论润腔[J]
.中国音乐,2004(4):62-74.
被引量:141
8
汪人元.
京剧润腔研究[J]
.戏曲艺术,2011,32(3):1-11.
被引量:30
9
钱茸.
《唱词音声析》理念与新版“双六选点”[J]
.歌海,2013(1):4-12.
被引量:15
10
胡晓萍,罗丽.
川北薅草锣鼓的传承与灾后文化重建[J]
.四川戏剧,2013(5):95-9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王萍.
歌剧《沂蒙山》中海棠角色“分离”情景的声音塑造[J]
.黄河之声,2023(1):134-137.
2
李伟彤.
声乐语音学视阈下中国声乐作品中的润腔释义[J]
.歌唱艺术,2022(7):4-12.
3
王艺霖,陈莅菡.
川北薅草锣鼓《二面麻柳叶》中的“正字”关系[J]
.音乐生活,2022(7):88-90.
被引量:1
4
林瑶.
初中声乐教学中歌曲艺术处理分析[J]
.生活教育,2022(20):97-9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艺霖,陈莅菡.
川北薅草锣鼓音乐形态探析与传承考辩[J]
.乐器,2023(8):64-67.
1
杨一伦,曹青新.
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研究[J]
.戏剧之家,2020,0(6):38-38.
被引量:1
2
郭小凡.
从歌曲《想起周总理纺线线》说起[J]
.党史博览,2020(1):22-26.
3
张小芳.
汤世潆《东厢记》的剧本形态暨戏剧观念[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2):50-57.
被引量:2
4
杨一伦,黄靖茹.
试析当代作曲技法中的汉族民歌音调结构[J]
.艺术家,2020,0(1):44-44.
音乐创作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