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志”缺席?“谁”来负责?--回应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种批评 被引量:5

The Absence of"Will"?"Who"Takes Charge?Responding to a Criticism of Aristotles Ethic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黄裕生、聂敏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展开批评,他们的逻辑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从根本上看以“知识”或“理性”为基础,因此错失了更为根本性的“意志”或“自由意志”,其结果是无法“落实责任主体”或无法克服“普遍的责任危机”。故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确立人类的伦理规范上“未曾有与儒家伦理学以及犹太-基督教相比拟的贡献”。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其实践哲学中阐明了远超出“理-欲”二元结构的丰富且复杂的灵魂结构与行动机制,其中在行为者实践生活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相似于康德后来称之为“决意”与“意志”的“情愿”与“明智希求”。实际上,康德与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大致是同心通理的。因而在这一重要问题上,不能“厚今薄古”或“厚古薄今”,而应采取对所有大思想家的思想都友好而同情的“人类文明主义”态度。
作者 郝亿春 Hao Yichun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4,共12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1

  • 1麦金泰尔.2003年.《追寻美德》,宋继杰译,译林出版社.
  • 2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 3《论意志的自由选择》英文版导言.
  • 4Thomas.Williams,Augustine,On Free Choice of the Will,Translated by Thomas Williams,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diana Polis/Cambridge,1993.
  • 5E.吉尔松.《中世纪哲学精神》,台北商务印书馆 2001年.S.280,转引自S.281,转引自S.281,S.282,S.283,S.284,S.286,S.285,S.285,S.288.
  • 6吴天岳 周伟驰.现代哲学,.
  • 7《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哲学卷.
  • 8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 1993,S524,S.523,S.726.
  • 9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10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ft,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 1990.邓译本,第44页,第43页,德文版,S.40,S.39.

共引文献62

同被引文献142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