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肝论治黄褐斑的临床体悟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黄褐斑属于“蝴蝶斑、面尘、黧黑斑”范畴,主要表现为褐色界限清楚、对称性分布的面部斑片,多发生于女性,一般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陈霞波主任医师认为黄褐斑产生与“肝”的关系密切,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临床上可将黄褐斑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肝郁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脾虚”五型,并采取不同药物治疗,方证相对,疗效理想。
作者
陈贤玲
陈霞波
机构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出处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5期11-13,共3页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关键词
黄褐斑
从肝论治
陈霞波
临床经验
分类号
R275 [医药卫生—中医皮科]
作者简介
陈贤玲,大学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分泌。E-mail:372554812@qq.com。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57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1
包扬,张莲,韩辅.
从肝郁络滞论治黄褐斑[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6):407-407.
被引量:5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3
3
胡博,张丰川,李楠,蔡玲玲,贾苑凝,吴迪,方多多,姜玉,李元文.
女性黄褐斑患者肝气虚证辨治探讨[J]
.环球中医药,2017,10(3):348-350.
被引量:12
4
覃永健,冯颖颖.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述评[J]
.中医学报,2012,27(6):762-764.
被引量:5
5
杨健坤,冯全生.
探析“肝主候外”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350-1351.
被引量:10
6
倪亚杰,王平,杜晓航,李伟,任金平.
女性黄褐斑主要中医证型与CLSM组织分型及病程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7):1663-1665.
被引量:14
7
张雅洁,王启操,杨鹏,麦跃,孙林潮.
深圳地区黄褐斑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6):432-435.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3
2
张诗军,陈泽雄,李俊彪.
肝主气化论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8):2-3.
被引量:9
3
吴菊生,蔡惠群.
消斑方治疗黄褐斑1200例[J]
.江苏中医药,2005,26(4):23-23.
被引量:8
4
陈家旭.
忽视肝气虚证若干原因的探讨[J]
.中医研究,1994,7(3):6-8.
被引量:10
5
程鹦茹,徐怀生,陈晓栋.
中药内服及薰蒸喷雾治疗女性黄褐斑30例[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4):302-302.
被引量:2
6
楼冠峰,王瑞根.
祛斑软膏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中国药师,2005,8(10):883-884.
被引量:10
7
陈勇,曲剑华.
陈彤云治疗黄褐斑医案[J]
.北京中医,2006,25(4):205-207.
被引量:20
8
刘冬梅,高进,朱林学,倪来生.
400例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4):303-304.
被引量:28
9
邹米红.
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41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334-334.
被引量:13
10
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
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5Z):82-83.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357
1
刘炳亮.
针对黄褐斑患者开展化浊解毒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IL-1与IL-6的影响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521-522.
2
陈金欣.
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2):618-618.
被引量:3
3
刘莹莹,朱靖,王仲苔.
中药熏蒸结合中药外敷及内服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2):514-514.
被引量:1
4
王世君,刘保国,李志英,淮丁华,盖自宽.
复方杏仁面膜对黄褐斑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9):71-72.
被引量:7
5
宋道阳,陈义.
像素激光联合芦荟珍珠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美容,2013,3(4):69-70.
被引量:1
6
郑永平,陈高飞,王海棠,孟娴.
桂枝茯苓丸加味对血瘀型黄褐斑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2):102-104.
被引量:3
7
王艳.
调经祛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2):125-126.
8
黄佩芬.
疏肝活血健脾滋肾法治疗黄褐斑35例[J]
.黑龙江中医药,2007,36(1):24-25.
9
刘桂华,刘永俊.
调血养颜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面部色斑临床观察[J]
.齐鲁药事,2008,27(6):372-373.
10
韩秀萍.
光子技术结合口服药物治疗不同类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327-327.
同被引文献
42
1
张倩,李春英.
黄褐斑:流行病学、发病风险评估及机制探究[J]
.皮肤科学通报,2022,39(5):383-387.
被引量:9
2
邓圆圆,何黎.
黄褐斑国内外指南解读[J]
.皮肤科学通报,2022,39(5):377-382.
被引量:13
3
汤楠,温伟伦,梁天山,王伟然,吴艳华.
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5):1201-1207.
被引量:18
4
简小平.
针刺治疗黄褐斑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07,13(9):54-54.
被引量:4
5
廖维心,张晓燕,黄泳,卢阳佳,王升旭.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取穴规律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4-7.
被引量:13
6
武鸿翔,姚伟,吴荣祖.
附子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黄褐斑的体会[J]
.四川中医,2013,31(4):134-136.
被引量:4
7
徐庆,杨志波.
杨志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581-582.
被引量:2
8
胡刘玉,叶明花.
近十年黄褐斑中医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总结[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66-67.
被引量:8
9
邵燕.
温阳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6):757-757.
被引量:4
10
冯蕙裳,蔡玲玲,杨柳,姜玉,宋利梅,张丰川.
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J]
.环球中医药,2015,8(7):830-832.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关书文,王根会.
自拟祛斑汤联合针刺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35(2):33-35.
被引量:16
2
韩艺梦,胡浩.
黄褐斑中医理论追溯及临床经验举隅[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1):5-7.
被引量:1
3
张明,郭玉峰,张培初,高宁,孙莹欣,孙唯嘉,马小媛.
从少阴寒化论治黄褐斑[J]
.中国医药导报,2025,22(21):134-13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王玲,蔡圣朝,葛侠,朱才丰,吴洋洋,张晶晶.
蔡圣朝治疗黄褐斑经验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7):28-31.
被引量:3
2
丁炟之,祝伟伟,李康琪,程丽艳,杨洋,陆丛笑.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8):38-42.
被引量:7
3
单洪强,宋飞妮.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23):2900-2904.
被引量:9
4
郭海燕.
疏肝化斑汤联合水光针注射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21,41(6):896-900.
被引量:4
5
徐江,李建军,王晓丽,袁丽琼,陈娇,冉金凤.
几种中成药联合黄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及其对MASI和DLQI评分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21,30(5):111-114.
被引量:7
6
闫洋,陈红岭.
美容祛斑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黄褐斑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4):851-854.
被引量:14
7
夏丽晔.
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21,29(10):103-105.
被引量:6
8
黄硕.
补肾祛斑汤辅治黄褐斑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534-1535.
被引量:2
9
李洁.
氨甲环酸对黄褐斑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2021,43(5):677-679.
被引量:6
10
刘荣奇,张会娜,范斌,曹洋.
凉血五花汤合舒肝丸加减联合Nd:YAG激光对黄褐斑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3,44(5):608-611.
被引量:11
1
秦凯.
蓝芩口服液与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0(16):109-110.
被引量:4
2
卢英楠.
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3):85-86.
被引量:2
3
张慧敏,杨莉莉.
孕期巧防“蝴蝶斑”[J]
.农村百事通,2019,0(23):50-50.
4
刘娟,黄锐.
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价值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2019,34(S02):64-65.
被引量:4
5
杨琴琴,张红.
超声引导下两种硬化剂药物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研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3):103-107.
被引量:4
6
朱立欣,刘宝玉.
甲苯中毒性脑病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97-98.
被引量:3
7
黄巧丽,吴斌(指导).
吴斌主任医师从燥热阴虚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2):39-42.
被引量:9
8
唐茜.
重庆市森林的滞尘效应及净化大气功能[J]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5):301-307.
被引量:3
9
钱莹莹,宋琳毅,李艳,周乃慧.
硬化性脂膜炎[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12):746-748.
被引量:1
10
董霞,宋栩,陈芳(综述),常明泉(审校).
外用中药制剂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3):3628-3630.
被引量:4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