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跨学科团队合作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
2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何构建有利于学术交流合作的文化与跨学科合作的评估体系,引导教师参与跨学科合作是学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浙江大学的发展实例,分析跨学科团队合作的现状,为推进高校跨学科团队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参考。
作者
吕黎江
陈平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3-55,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跨学科团队
学科交叉
学术评价
高校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322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32
参考文献
5
1
李江.
“跨学科性”的概念框架与测度[J]
.图书情报知识,2014,31(3):87-93.
被引量:79
2
邬备民,俞立平.
对跨学科大学高等研究院评价的几点思考[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3):519-522.
被引量:1
3
赵文平,吴敏,王安民.
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
.中国电子教育,2007(3):6-10.
被引量:5
4
郭中华,黄召,邹晓东.
高校跨学科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83-186.
被引量:17
5
刘凡丰,董金华.
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发展的治理机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98-10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莫拉.波利格,查德.纽斯万德,利萨.麦克奈尔,肖恩.麦金尼斯,玛丽.帕雷蒂,张淞云.
运用"概念图"评价工科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集成--以"绿色工程"课程的跟踪研究为案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19-27.
被引量:7
2
张德禄,秦双华.
马丁论跨学科性[J]
.当代外语研究,2010(6):13-16.
被引量:20
3
赵文平,吴敏.
美国MIT的办学特色与创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165-166.
被引量:11
4
刘仲林.
交叉科学时代的交叉研究[J]
.科学学研究,1993,11(2):9-16.
被引量:195
5
袁祖望.
诺贝尔科学奖获取特点及其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5):8-12.
被引量:7
6
樊春良.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科交叉研究的资助及启示[J]
.中国科学基金,2005,19(2):122-124.
被引量:27
7
许晨.
立足现代 追求卓越——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建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4):78-81.
被引量:8
8
刘仲林,赵晓春.
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以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成果为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105-109.
被引量:80
9
刘学毅.
德尔菲法在交叉学科研究评价中的运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21-25.
被引量:143
10
周南.
交叉学科研究的评价原理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3):87-9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01
1
殷茜,李泽霞.
基于社会网络的学者科研合作与其跨学科性的关系研究——以天体物理学领域学者为例[J]
.知识管理论坛,2023(3):193-201.
被引量:2
2
崔林蔚.
学术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学者跨学科性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23,41(5):777-786.
被引量:3
3
许日华.
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缘起、内涵及建构[J]
.高校教育管理,2015,9(5):67-73.
被引量:9
4
唐东辉,覃立.
体育科学跨学科研究简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19-22.
被引量:2
5
陈平.
基于学部的跨学科合作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87-88.
被引量:6
6
李永宪,刘波,肖宇.
体育科学跨学科研究初探[J]
.体育学刊,2010,17(8):11-16.
被引量:14
7
陈何芳.
论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三重障碍及其突破[J]
.复旦教育论坛,2011,9(1):67-71.
被引量:22
8
艾志强,徐博.
高校跨学科研究述评[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73-75.
被引量:2
9
洪成文.
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发展的经验、挑战与对策:大学领导人的视角[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3(1):10-15.
10
滕鑫,唐颂超,李水强,徐世爱.
高校跨学科实验室资源整合的研究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13,30(2):68-7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22
1
倪明辉.
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学科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63-67.
被引量:27
2
赵丽娜,徐凌霄,韩魏,沈思思,李晓明,俞方,刘志红,罗建红,徐骁.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1-2.
被引量:12
3
王志强,王姿旖,王卓越.
面向网络空间安全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2,30(1):144-150.
被引量:9
4
无.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5):14-16.
被引量:90
5
徐广平,张金山,杜运周.
环境与组织因素组态效应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一项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0(1):3-16.
被引量:62
6
麻国庆.
推动跨学科体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1):58-70.
被引量:12
7
孟艳,王赫,李萌.
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
.现代教育管理,2021(1):31-37.
被引量:22
8
王兴冲,柯昌平,王瑞红.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建筑经济,2022,43(S01):1020-1024.
被引量:14
9
陈浩.
世界知名高校国际学术合作交流举措与启示[J]
.教育国际交流,2024(2):20-24.
被引量:2
10
潘宏远,刘亚男.
近期欧美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动向分析与中国镜鉴[J]
.通信管理与技术,2022(5):50-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6
1
胡玉婷,马振峰,孟繁博.
数智驱动,产学协同:实践创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
.科教导刊,2023(19):55-57.
2
汪燕,田党瑞,刘选,谭明杰.
教育信息化研究十个重点问题——基于“与主编面对面”沙龙记录和相关文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1):12-22.
被引量:19
3
赵占勇,李玉新,梁敏洁,廖海洪,王春霞.
军工院校学科交叉研究与实践[J]
.未来与发展,2020,44(9):63-66.
被引量:2
4
李桂荣,张毅川,韩涛,何松林,周俊.
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学科培育——“景观生态园艺”交叉学科建设探讨[J]
.河南农业,2020(36):23-25.
被引量:3
5
范小华,闫相斌,刘学娟,崔鸿飞,张钰.
新时代“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中国冶金教育,2021(1):34-38.
被引量:4
6
马登慧,史宇欣,张乖,张军.
国外跨学科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启示[J]
.中华护理教育,2021,18(6):564-567.
被引量:13
7
周天伦,冯晓丽.
2000-2018年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知识图谱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21,40(4):122-126.
被引量:1
8
韦伟峰.
基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
.高教学刊,2021,7(35):154-157.
被引量:5
9
王晓川,王慧.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跨学科师资团队建设障碍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22(6):163-164.
10
马振秋,徐凌霄,韩魏,柯越海,周天华.
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医科人才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4):292-295.
被引量:50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
李晓岩,史宏.
人工智能视域下机器学习的教育应用与创新探索[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9):40-40.
被引量:4
2
黄晓彤,赵红,任路,李丹.
“双一流”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学科群建设现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3):73-75.
被引量:1
3
毕佳佳,程彬峰,井长勤,杨志军.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新乡医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8):143-145.
被引量:1
4
单炯,董艳,胡翊群.
积木式创新:医工交叉博士生培养探索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12):1612-1616.
被引量:1
5
王智鹏,杨云,钮晓音,邵莉,范先群.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设置的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12):1601-1606.
被引量:8
6
杨亮,何珺珺,张春林,吴德光,莫新良,王相勇.
慕课在“白酒品评与酒体设计”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2020(12):39-40.
被引量:2
7
洪松舟,杨俊锋.
城乡同步网络课堂的规模化应用研究——基于2019年浙江省“互联网+”帮扶项目的评估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20(8):5-9.
被引量:6
8
顾承串,曾建,翟晓荣,陈孝杨.
快速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构造地质学”本科教学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20,29(3):42-47.
被引量:2
9
邓磊,周杨.
新职业形态下的西部高校“智”“能”“化”育人路向[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4):198-205.
被引量:4
10
赵占勇,梁敏洁,李玉新,赵英虎.
疫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和解决方法[J]
.未来与发展,2021,45(1):81-84.
被引量:1
1
刘晓燕.
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建设问题研究——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室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1-22.
被引量:1
2
沈蕾娜.
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跨校合作为例[J]
.高教文摘,2019,0(7):48-50.
3
闫鹏飞,朱修明.
儿童肝移植术后心理社会干预综述[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9):1166-1169.
被引量:4
4
张皓,徐明.
改革开放40年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发展与期刊建设——2018学术评价发布论坛经济分论坛召开[J]
.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2018,0(6).
5
宋林霖,张培敏.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挑战与对策[J]
.财政监督,2019(14):115-119.
被引量:5
6
屠小丽.
教研组建设,从学科教研走向课程发展[J]
.浙江教学研究,2019,0(4):39-42.
7
郭爽.
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5):49-52.
被引量:10
8
李琰,许宏超,姚瑶.
职业院校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现状及重构分析[J]
.时代经贸,2019,0(29):101-103.
被引量:1
9
李鑫,李延成,马玉环,李文利,石凤琴.
论民办高校校本教研中的问题与对策[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5):78-81.
10
于会萍,高玉平,郭少坤.
基于中美17所一流大学的文献计量指标与大学排名的相关性分析[J]
.统计与管理,2019,0(7):107-115.
中国高等教育
2019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