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研究——论非虚构叙事与时代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个源自西方的文学和新闻体裁,非虚构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产生于文学的概念,到随后延伸到新闻生产中,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以新闻话语模式的转变为基础,探讨非虚构叙事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记录作用,以及非虚构叙事对讲述中国故事的借鉴意义。
作者
刘诗霞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2期228-229,共2页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关键词
非虚构叙事
中国故事时代记录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陈敏,杜娜.
记者与非虚构:从时效性报道到沉浸式写作——兼评《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J]
.全球传媒学刊,2017,4(3):164-170.
被引量:5
2
孙珉,谢勇,韦李珍.
浸入式体验:用非虚构叙事讲好中国故事[J]
.当代传播,2018(6):100-103.
被引量:21
3
李松睿.
重建文学的社会属性——“非虚构”与我们的时代[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4):27-35.
被引量:13
4
胡翼青.
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6):28-35.
被引量:125
5
黄典林.
话语范式转型:非虚构新闻叙事兴起的中国语境[J]
.新闻记者,2018,0(5):35-43.
被引量:35
6
孙春旻.
非虚构叙事与时代精神[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6-99.
被引量:2
7
罗小凤.
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的重新调解——“非虚构写作”的再思考[J]
.艺术广角,2014(4):93-9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王晖,南平.
对于新时期非虚构文学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6(1):64-70.
被引量:13
2
陆文岳.
新新闻报道与非虚构小说——兴盛于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文学新样式[J]
.外国文学研究,1990,12(4):139-144.
被引量:9
3
吴炫.
作为审美现象的非虚构文学[J]
.文艺争鸣,1991(4):45-51.
被引量:17
4
王君超.
是耶非耶“新华体”[J]
.报刊之友,2002(4):4-9.
被引量:10
5
普丽华.
论新闻文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J]
.应用写作,2005(11):25-27.
被引量:2
6
普丽华.
新闻变体:创造性非虚构写作探源[J]
.写作,2006(1):12-14.
被引量:1
7
康笑宇插图,莲子.西域的忧伤[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8
张志安.
30年深度报道轨迹的回望与反思[J]
.新闻记者,2008(10):22-24.
被引量:10
9
方洁,王士宇.
写新闻与讲故事--浅谈美国媒体的叙事新闻学[J]
.新闻与写作,2009(10):88-90.
被引量:4
10
林溪声.
审视与反思:新中国新闻文体的多重变奏[J]
.南京社会科学,2010(4):98-10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95
1
曲伸.
浅析电视节目的内部叙事逻辑的重要性——比较中版《密室大逃脱》与韩国原版的差距[J]
.新闻传播,2020(8):11-12.
被引量:2
2
张锦仪,田文.
被消费的情感:媒介景观下影视剧CP的观看与再生产[J]
.新闻知识,2023(8):11-18.
3
王方.
后现代思潮与新媒体时代的“后真相”[J]
.新闻研究导刊,2021(2):124-125.
4
马烨.
非虚构写作叙事类型探析——以“谷雨奖”与“真实故事计划”获奖作品为例[J]
.全球传媒学刊,2023,10(4):130-147.
被引量:4
5
刘浏.
“非虚构”的十年讨论与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J]
.网络文学评论,2020(2):68-77.
被引量:4
6
王立慧.
“后真相”时代的信息选择与元语言关系:一个符号学观点[J]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2,20(4):20-25.
7
王珏.
公共事件中青年媒介素养的典型表现与形成机制[J]
.未来传播,2021,28(3):21-26.
被引量:1
8
于佳正,石梓昕.
后真相新闻文本意识形态解构[J]
.传媒论坛,2023,6(9):32-34.
被引量:1
9
潘方米.
非虚构写作下的主题表现与现实关照——以《人物》公众号为例[J]
.传播力研究,2020,4(6):79-79.
10
朱迪.
浅析非虚构作品中的情景建构与情感连接[J]
.北方传媒研究,2021(4):89-92.
被引量:4
1
杨延栋,齐琦.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升的若干思考[J]
.武警学院学报,2017,33(9):66-71.
被引量:2
2
张由琼.
做个忠实的时代记录者[J]
.南方传媒研究,2017(6):157-162.
3
赵小燕.
人物通讯采写的几点体会[J]
.中国地市报人,2019,0(8):85-87.
4
程致中.
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资源性意义[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1(1):34-42.
5
吴宏妮.
非虚构性写作:新闻业的新生机[J]
.采写编,2019,0(4):57-58.
6
高晓虹.
书写奋进新时代 记录平凡追梦人——评山东卫视《此时此刻》栏目[J]
.中国电视,2019(8):29-31.
被引量:1
7
孔丽娟.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通讯写作教学的破与立[J]
.青年记者,2019(23):103-104.
被引量:2
传播力研究
2019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