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麦地之子”与1980年代的“远方诗学”——为海子殉诗30周年而作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远的青稞地除了青稞,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时,石头,飞到我身边,石头,长出,血,石头,长出,七姐妹。
作者
钱文亮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80年代
诗学
海子
石头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李章斌.
“王在写诗”——海子与浪漫主义诗人的自我定位[J]
.文艺争鸣,2013(2):82-88.
被引量:7
2
于慈江,李北葵.
20世纪80年代的诗与情怀——由诗人海子的回望说起[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42-62.
被引量:2
3
柏桦,余夏云.
闯荡江湖——莽汉主义的“漫游性”[J]
.当代文坛,2007(5):126-128.
被引量:4
4
万孝献.
寻找对实体的接触——论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海子实体诗学观的影响[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5):120-125.
被引量:1
5
沈天鸿.
“阳光打在地上”:我所认识的海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8):7-8.
被引量:1
6
西渡.
圣书上卷与圣书下卷——骆一禾、海子诗歌的同与异[J]
.文学评论,2012(6):22-29.
被引量:8
7
钱文亮.
艺术之“心”与中国人文精神的接骨术——当代湖北诗歌的一个脉络[J]
.新文学评论,2013(2):137-142.
被引量:3
8
万孝献.
海子诗歌的深渊圣徒情结与救赎之路[J]
.江汉学术,2018,37(2):18-24.
被引量:3
9
臧棣.
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J]
.文艺争鸣,1996(1):50-59.
被引量:83
10
西川.
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J]
.南方文坛,2009(4):77-7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李少君.
从莽汉到撒娇[J]
.读书,2005(6):114-118.
被引量:7
2
崔卫平.
海子、王小波与现代性[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38-45.
被引量:19
3
骆一禾.《“我考虑真正的史诗”--海子<土地>代序》,见张玞编.《骆一禾诗全编》,86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4
海子.《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A]..《海子诗全编》[C].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5
海子.《诗学:一份提纲》[A]..《海子诗全编》[C].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6
张英进.《批评的漫游性:上海现代派的空间实践与视觉追寻》,陈子善,罗岗主编.《丽娃河畔论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220页,第225,228页.
7
李亚伟.《流浪途中的"莽汉主义"》,《豪猪的诗篇》,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页,第219页.
8
李亚伟.《英雄与泼皮》,《豪猪的诗篇》,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第229页,第225页,第222页,第227页,第229页.
9
万夏 杨黎等编印.《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J].民刊,1985,:41-41.
10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共引文献
119
1
张高峰.
差异化的“哗变”与诗学探索的先锋群像——“第三代诗·后朦胧诗”的概念生成及历史化演变[J]
.文艺争鸣,2022(10):91-96.
2
李姝.
“他们”作为批评话语的还原与流变[J]
.文艺争鸣,2022(6):65-70.
3
李章斌.
“新浪漫主义”的短暂重现——简谈骆一禾、海子的浪漫主义诗学与文学史观[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1(1):1-5.
被引量:4
4
王光明.
个体承担的诗歌[J]
.东南学术,1999(2):12-14.
被引量:4
5
李雨萌.
“第三代诗歌”的“个人性”与“公共性”——以诗人海子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93-97.
6
杨献锋.
炫技与饶舌的背后——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技艺”的价值取向[J]
.雪莲,2010(4):101-108.
7
伍明春.
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J]
.诗歌月刊,2004,0(9):89-93.
8
张彦龙,邢华.
90年代先锋诗歌的反思与重建[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31-34.
9
张立群.
反思中的自由与沉默——论文学史意义上的90年代诗歌[J]
.文艺评论,2004(5):43-47.
被引量:3
10
王光明.
相通与互补的诗歌写作——我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J]
.南方文坛,2000(5):26-27.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8
1
奚密.
海子《亚洲铜》探析[J]
.当代作家评论,1993(6):102-107.
被引量:4
2
王光明.
“归来”诗群与穆旦、昌耀等人的诗[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6-81.
被引量:8
3
王昌忠.
90年代诗歌的“非个人化”特质[J]
.文艺争鸣,2007(10):104-108.
被引量:1
4
陈超.
海子论[J]
.文艺争鸣,2007(10):116-127.
被引量:6
5
西川.
海子诗歌的来源与成就[J]
.南方文坛,2009(4):77-78.
被引量:14
6
西渡.
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从王小龙、韩东到骆一禾[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1):151-157.
被引量:5
7
西渡.
博大生命:骆一禾与1980年代诗歌[J]
.扬子江(评论),2018(6):28-38.
被引量:4
8
张清华.
海子六讲之二:以梦为马的失败与胜利、远游与还乡:海子诗歌入门[J]
.文艺争鸣,2019(4):125-1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张定华.
诗歌:信仰与文明关怀——昌耀、骆一禾、海子的诗歌思想[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2):88-92.
2
高天义.
意象体系、文化意蕴与生命冲动 ——论海子诗歌意象的意蕴空间[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4,45(3):42-48.
1
潘应.
台静农《地之子》民俗风情的成因与价值[J]
.皖西学院学报,2018,34(4):73-76.
2
李忠东(编译).
世界新奇车站(三十八)[J]
.铁道知识,2018,0(6):46-51.
3
孙晓娅.
乡音、乡俗、乡情——张中海八十年代早期诗歌创作的心灵历程[J]
.诗探索,2018,0(5):160-164.
4
安林青.
OPEC这样打败“七姐妹”[J]
.中国石油石化,2019(1):72-75.
5
吴思敬.
张中海:在逃离中坚守的“地之子”[J]
.当代作家评论,2019(1):176-180.
6
文楚.
陈布雷家族的风雨人生[J]
.各界,2018,0(23):22-26.
文艺争鸣
201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