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在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选取240份抗菌药物药房处方,其中药师干预前和干预后抗菌药物处方各120份。统计分析处方信息及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干预前后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其联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评估药师干预前后的处方用药合理情况,观察记录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结果药师干预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前两位分别为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然后依次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奥硝唑等。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前两位分别为头孢尼西钠、头孢呋辛钠,然后依次为左氧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甲硝唑。干预前120份处方中单用29例(24.17%),二联73例(60.83%),三联及以上18例(15.00%);干预后120份处方中单用69例(57.50%),二联50例(41.67%),三联及以上1例(0.83%);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878, P<0.05)。干预前,使用合理处方69例(57.50%),使用不合理处方37例(30.83%),使用大体合理处方14例(11.67%);干预后,使用合理处方103例(85.83%),使用不合理处方15例(12.50%),使用大体合理处方2例(1.67%);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9, P<0.05)。干预后用药时间过长、药物选择不科学、药品用量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当、药品无联用必要、抗菌药物未使用商品名、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房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够产生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处方用药更加合理,更加安全,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用药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3期219-220,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