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8,共9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参考文献8
-
1有林.《关于资产阶级国有化》[J].红旗,1963,(6).
-
2宗寒.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J].江汉论坛,1999(6):5-10. 被引量:7
-
3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4页.
-
4《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194-195页.
-
5.《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6-667页.
-
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7卷.3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
7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441页.
-
8.《资本论》第1卷[A]..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第551页.
共引文献66
-
1谢伯端.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兼评当前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理论前提的误区[J].理论前沿,2002(14):30-32. 被引量:1
-
2张建军.论《费尔巴哈论》中“唯物主义”的双重语义——为恩格斯辩护[J].江海学刊,2004(6):17-22. 被引量:3
-
3王军,王国艳.西方国家管理国有企业的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J].桂海论丛,2001,17(1):42-44.
-
4胡玉鸿.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方法论检讨[J].比较法研究,2005,19(2):20-32. 被引量:33
-
5奚兆永.关于“价值”和“剥削”范畴的再探讨——对许成安《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商榷[J].现代经济探讨,2005(7):19-23.
-
6俞忠英.经济转型:从物本位到人本位[J].世界经济文汇,2005(4):14-19.
-
7蔡秀玲.台湾中产阶级形成及发展趋向浅析[J].台湾研究,2005(4):44-48. 被引量:6
-
8高国荣.环境史学与跨学科研究[J].世界历史,2005(5):102-112. 被引量:14
-
9于金富.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J].经济学动态,2006(3):18-22. 被引量:2
-
10宗寒.略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效益[J].中国经济问题,2006(3):15-21. 被引量:1
-
1郑奎成.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1998,0(2):61-62.
-
2孙学敏.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J].理论与现代化,1992(11):43-43.
-
3王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初探[J].智富时代,2016,0(S1):68-68.
-
4尹国英.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J].管理观察,1998(6):10-10.
-
5莫蝉榕.试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J].标准计量与质量(广西),2001,11(4):6-7.
-
6赵奇.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政监督,2009(2):60-60. 被引量:3
-
7曹永福.试解读现代企业制度[J].中国机电工业,2001(6):50-51.
-
8郭永清.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发展[J].现代会计,1995(2):20-21.
-
9原晋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J].商情,2008,0(7):151-151. 被引量:1
-
10付钰,李长福.浅析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47-4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