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影视剧文化功能、文化批评的反思及其广阔空间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电视传媒或电视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中国电视剧更是当代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绝对的主流文化,它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在新兴的电子传播技术催生下产生的新型的、雅俗共赏的大众型文化样式。电视剧所具有的这种很高的文化地位与东方文化传统及当下文化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作者
陈旭光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X期55-60,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批评史"(2007JJD72002g)段性成果
关键词
电影史
电影研究
文化工业
文化批评
东方传统
电子传播
主流电影
电视艺术
寓言性
当代电影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1
胡克.
新世纪主流电影的新形态与新格局[J]
.当代电影,2008(1):10-14.
被引量:16
2
王一川.
主旋律影片的儒学化转向[J]
.当代电影,2008(1):15-20.
被引量:27
3
贾磊磊.
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与价值体系[J]
.当代电影,2008(1):21-25.
被引量:42
4
丁亚平.
历史、国家认同与民族电影表现——近年主流电影的归根想象[J]
.当代电影,2008(1):25-29.
被引量:14
5
陈国星(受访),杨晓云(访问).
陈国星:主流价值观与深切的个人表达[J]
.当代电影,2008(1):35-36.
被引量:4
6
潘维.
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J]
.电影艺术,2007(3):5-14.
被引量:28
7
(美)弗·杰姆逊(Jamseon,F.)著,唐小兵.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贾磊磊.
风行水上 激动波涛──中国类型影片(1977—1997)述评[J]
.电影艺术,1999(2):4-12.
被引量:9
2
许纪霖.
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1-13.
被引量:53
3
.《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第2-3页.
4
北京晚报,2006.2.21.
5
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加拿大]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85-191,151页.
7
《追踪英雄的二次成人之旅——看影片<我的左手)》.《光明日报》,2007年9月28日第7版.
8
[德]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年11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3页.
9
[美]大卫波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何慧玲译,李焯桃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第13-14页.
10
[法]弗郎索瓦·特吕弗.《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郑克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29页.
共引文献
119
1
马晓宇.
全球在地化表述:新主流电影的一种可能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2021(3):115-121.
被引量:4
2
彭涛,姚爱华.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审美流变及其审视[J]
.华中学术,2020(3):200-210.
3
张珺玮.
非主流的个人、家庭、社会——《阳光小美女》挑战主流价值观[J]
.电影评介,2008(9):48-49.
4
宋法刚.
当前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研究[J]
.东南传播,2013(2):1-4.
被引量:2
5
蒋小杰,段学品.
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内涵[J]
.云南社会科学,2008(S1):69-70.
6
吴文兵,盛安陵.
中国主流电影新范式-刘恒近期剧作的编剧艺术初探[J]
.消费导刊,2009,0(7):241-241.
7
适安.
第三次转型期的国家电影[J]
.电影艺术,2008(1):5-10.
被引量:5
8
张珺玮.
小人物世界中的“阳光”——论《little miss sunshine》的三重价值观[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6(1):81-84.
被引量:1
9
曾胜.
体验与阐释——论近期中国电影的身体隐喻[J]
.兰州学刊,2008(11):166-168.
被引量:1
10
汪永涛.
乡村社会“面子”的运行机制[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1):180-18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8
1
杜莹杰,贾晓萌.
电视剧的中国故事与国族符号的国际传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75-80.
被引量:15
2
许忠全.
影视剧演员基本修养[J]
.当代电视,1995,0(9):19-20.
被引量:2
3
尹鸿,阳代慧.
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中国电视剧艺术传统[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5):56-64.
被引量:85
4
王敏.
政治态度:涵义、成因与研究走向[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3(1):10-14.
被引量:42
5
何国平,姚瑶.
P2P传输技术条件下的受众分析——以美剧《越狱》的收视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0):68-71.
被引量:4
6
张立环.
韩国影视剧中的儒家文化元素[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1):151-153.
被引量:6
7
张翼.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J]
.中国社会科学,2008(2):117-131.
被引量:107
8
徐琳宏,林鸿飞,潘宇,任惠,陈建美.
情感词汇本体的构造[J]
.情报学报,2008,27(2):180-185.
被引量:427
9
吕晓志.
美国情境喜剧的起源与发展考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4):90-92.
被引量:3
10
李丽颖.
美剧《六人行》的跨文化接受研究——大学生解读《六人行》案例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6):67-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刘一辰.
美剧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与策略:一项文化史分析[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23-31.
被引量:5
2
蒋汶倩.
电视剧《山海情》的审美呈现与价值输出[J]
.中国电视,2021(7):109-112.
被引量:5
3
毕琳.
政治类美剧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6):38-41.
4
姜飞,郭金英.
“文化鄙视链”:话语建构及社会历史探源——基于剧评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J]
.传媒观察,2023(7):61-71.
被引量:2
5
李凤洁.
国产电视剧“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创新策略研究[J]
.文化软实力研究,2024,9(6):73-9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孙晓琳.
中国海外电视剧引进策略分析——以CCTV-8为例[J]
.新闻传播,2024(12):13-15.
2
孙紫雨.
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以《摩登家庭》为例[J]
.新闻传播,2020(23):109-110.
3
王景霞.
《山海情》小说:续写现实主义律动下的奋斗故事[J]
.中国图书评论,2021,44(10):122-125.
被引量:1
4
白秋燕,黄霁风(指导).
新媒体时代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建构——以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2,8(13):93-96.
被引量:3
5
陈结莲.
分析电视剧《山海情》中多维的真、人性的善与艺术的美[J]
.艺术评鉴,2023(12):169-173.
6
于云.
《我在岛屿读书》的叙事创新和符号化表达[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7):119-124.
被引量:6
7
毕琳.
政治类美剧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6):38-41.
8
叶兴华,宋爽,葛新莉.
当代红色文艺审美价值研究:回顾与透视[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43(3):62-66.
9
王晓培,贺航冰.
中剧崛起及其模式探究[J]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4(3):56-64.
10
马雅雷,白志如.
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叙事话语策略研究--以Where Zhengzhou为例[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37(1):94-98.
1
俞霞婷.
从《大圣归来》求索“国漫”归来[J]
.群言,2016,0(4):43-45.
2
曾浩.
回到东方[J]
.肇庆学院学报,1998,21(3):51-54.
3
250周年纪念(1757-2007)[J]
.音乐爱好者,2007(3):45-45.
4
彭根发.
“歌多声少”与“声多歌少”[J]
.音乐世界,1995,0(5):4-5.
5
赵海英.
河曲民歌的田野考察[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0(2):62-66.
被引量:5
6
沈炜元.
审美自由度的提升——夏写时民族戏剧观研究的一个侧面[J]
.戏剧艺术,2014(3):120-128.
7
杜鹏宇.
网络时代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创新[J]
.新闻战线,2015,0(5X):80-81.
被引量:6
8
杨波.
“囧途”喜剧电影的寓言性研究[J]
.今传媒,2017,25(3):106-107.
9
刘芳菲.
论蒙克艺术中的寓言性与分离性[J]
.美术大观,2014(8):68-68.
10
毕岚.
《小城之春》:对东方文化传统的纵向继承[J]
.戏剧之家,2003(2):46-47.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1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