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水平的八种测算方法
被引量:15
Eight Method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formatization Level
出处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第4期48-52,共5页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共引文献18
-
1万里鹏,郑建明.关于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73-76. 被引量:4
-
2万里鹏,郑建明.社会信息化测度逻辑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8):1131-1136. 被引量:8
-
3王欣,靖继鹏,王钢.国内外信息产业测度方法综述[J].情报科学,2006,24(12):1903-1908. 被引量:10
-
4李玲.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范式[J].情报杂志,2007,26(6):113-114.
-
5陈建龙,胡磊,于嘉.国内外宏观信息化测度的发展历程及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8,26(9):1432-1436. 被引量:5
-
6储节旺.信息通信领域的力作——评《日本信息通信政策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5):87-90.
-
7裴成发.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情报学报,2000,19(2):130-136. 被引量:28
-
8秦玫芬.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实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5):325-327. 被引量:17
-
9陈畴镛,廖红.浙江省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定及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1):4-6. 被引量:6
-
10王芳,王朝国.宁夏信息产业测度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0(6):47-5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9
-
1张维全,卫中亮.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之一——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1999,18(5):65-67. 被引量:4
-
2张彬,陈双,马雯.我国区域数字鸿沟静态与动态综合测度[J].China Communications,2010,7(1):124-130. 被引量:4
-
3闫慧.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J].情报杂志,2004,23(7):70-71. 被引量:22
-
4费军,石青,余丽华.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3):13-18. 被引量:46
-
5王爱兰.完善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5):484-487. 被引量:11
-
6李学迅,马震.云南省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5):19-22. 被引量:5
-
7李宏艳,董军,杨善林.企业信息化模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6):592-596. 被引量:8
-
8艾萍.关于制定水利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水利,2004(17):46-47. 被引量:6
-
9靖继鹏,王欣.信息产业测度新方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J].情报业务研究,1993,10(3):129-133. 被引量:22
-
10靖继鹏,王欣,窦平安.吉林省信息产业测度分析[J].情报学报,1993,12(6):433-444.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15
-
1张晋平.我国信息化指数的演进及影响[J].现代情报,2004,24(11):64-65. 被引量:2
-
2魏诗礼,白庆华.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的信息化比较[J].中国信息导报,2005(9):26-28. 被引量:1
-
3李涛.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5):50-53. 被引量:2
-
4汪国华,徐辉.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述评[J].科技广场,2006(3):122-124. 被引量:3
-
5李玲.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范式[J].情报杂志,2007,26(6):113-114.
-
6陈勇,杨未未.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6):90-92. 被引量:7
-
7王小建.基于概率信息化测度权重模型及应用[J].情报杂志,2009,28(5):75-77. 被引量:2
-
8袁爱荣,李忠东.信息化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方法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4(2):46-47.
-
9皮云湘,夏玉森.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地区结构差异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4,0(8):53-56. 被引量:1
-
10肖友国,邬晓鸥.数字鸿沟测度方法述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5,36(1):71-7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39
-
1张灵莹.信息化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7):37-40. 被引量:8
-
2孙磊,冰冰,徐涛.灰色关联度修正的模糊综合评判在军校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4):3626-3630. 被引量:1
-
3夏振荣.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中国信息化的国际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2):106-108. 被引量:1
-
4张文娟.中外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6):953-956. 被引量:3
-
5赵君田,王钢,刘伟.基于BSC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1):52-56. 被引量:3
-
6丁岳维,雷蕾,李苏,屈清慧.期刊信息的概率权数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J].情报杂志,2010,29(1):82-85. 被引量:1
-
7张子妍,郑循刚.四川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0(28):134-135. 被引量:2
-
8夏向东.武汉城市圈信息化水平评价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27(19):80-81. 被引量:1
-
9丁岳维,李海霞,张玖艳.沃尔概率比重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3(3):25-28. 被引量:1
-
10杨周,张玲玲.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科研学术机构信息化指数评价指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4):53-59. 被引量:3
-
1郑柳青.渝与京、津、沪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5):107-110. 被引量:1
-
2徐敏.馆藏纸质图书架位合理测算实践——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2):56-58. 被引量:10
-
3姜爱林.信息化水平的八种测算方法[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2,8(1):44-48. 被引量:19
-
4蒋克强.激活内驱力 追求高品位——谈节目主持人的进取之途[J].视听界,1996(1):29-30.
-
5姜爱林.试析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20(4):1-7.
-
6汤景泰,李婷婷.十多年来时政报道的理念演进[J].青年记者,2012(12):9-11. 被引量:1
-
7周雷.微信公众账号上的军事话语表达[J].军事记者,2015,0(11):40-41. 被引量:1
-
8叶勇.国外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简要述评[J].中国电子商务,2012(3):54-56. 被引量:1
-
9高思兵,盛旗锋.关于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方法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5):56-58. 被引量:2
-
10丁孟春,刘宣宣,姜会明.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1):97-100. 被引量: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