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野梧桐、白楸、血桐、山黄麻等四种树木作为动物饲料资源,对其采割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木本植物的割后再生长比牧草慢。白楸一年采割3次,每次间隔3.5个月,干物质产量最高,其它树种每年采割2次,每次间隔七个月。采后再生力因树种不同而异,血桐再生力比其它树种差。另外,还以野梧桐为例研究了采割程度对再生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割新梢(包括梢的生长点、未展开叶)的植株干物质产量高,而从离地面1.2米处截割树干的植株再生力弱,干物质产量最低。野梧桐的再生力似乎很耐高强度采割,即使采用截割树干和每年采割3次的方法,也尚未发现植株枯死。
出处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1年第2期50-51,共2页
World Tropic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