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18~25岁女性头颅侧位与睡眠检测分析,探索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照ANB角度大小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测量上气道矢状形态和功能的各项指标,分析18~25岁女性不同矢状骨面型对上气道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影响。结果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上气道形态在软腭后气道矢状径(MPS)和悬雍垂与咽后壁之间上气道矢状径(U-MPW)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U-MPW段Ⅰ类组和Ⅱ类组、Ⅰ类组和Ⅲ类组以及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MPS段Ⅰ类组和Ⅱ类组、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其余上气道各段矢状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上气道最低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_2)、平均脉率、氧减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性Ⅰ类组和Ⅱ类组、Ⅰ类组和Ⅲ类组以及Ⅱ类组和Ⅲ类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18~25岁女性三组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在MPS和U-MPW段有相关性,而在上气道功能上没有相关性。
出处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11期1366-1368,共3页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6021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23396)
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博201631)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郭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