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灰色理论的沥青紫外线老化后车辙因子预测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数学公式对灰色理论模型进行推导,采用7d紫外线老化车辙因子数据建立紫外线老化车辙因子灰色理论模型,通过精度检验,该模型适用于紫外线老化车辙因子预测;运用该模型对第8、9、10d紫外线老化车辙因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紫外线老化下的车辙因子与车辙因子老化指数都呈指数增长。
作者
廖隽
机构地区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公路与汽运》
2018年第3期109-111,共3页
Highways &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关键词
公路
废胶粉改性沥青
紫外线老化
车辙因子
灰色理论模型
分类号
U418.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3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1
张耀锋.
动态灰色理论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
.公路,2010,55(4):45-47.
被引量:11
2
李波,姜敏,曹贵,李晓玲.
温拌沥青混合料温度变化的灰色预测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8):48-52.
被引量:5
3
徐鸥明,韩森,李洪军.
克拉玛依重交通90^#及其SBS改性沥青紫外线老化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31(1):81-83.
被引量:9
4
叶奋,孙大权,黄彭,朱建平,周正德.
沥青强紫外线光老化性能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6):35-38.
被引量:60
5
刘秀菊,郑彦军.
基于灰色理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多指标预测方法研究[J]
.公路,2012,57(4):233-237.
被引量:19
6
李瑞超,梁成浩,姚竟迪,黄乃宝,吴建华.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沥青涂层在土壤模拟液中的寿命[J]
.表面技术,2016,45(2):156-161.
被引量:4
7
周志刚,孙宁,杨文灿,王彦霖.
老化SBS改性沥青再生性能预估模型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7(6):67-71.
被引量:3
8
张鹏,张坤,张春海.
基于MA-GM(1,1)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J]
.公路与汽运,2017(4):204-206.
被引量:6
9
宋蓝,陈吉明,湛文涛.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灰色预测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4(3):93-96.
被引量:2
10
谷静娜.
基于灰色模型的路面车辙变形预测方法[J]
.交通世界,2015(25):98-9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3
1
毛宇,郝培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及压实后孔隙率的影响[J]
.石油沥青,2004,18(4):26-31.
被引量:9
2
张志峰,孙杨勇.
热拌沥青混合料降温规律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7):10-12.
被引量:3
3
朱建民.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04,32(7):33-36.
被引量:11
4
李一鸣,俞建荣.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力学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4(1):90-95.
被引量:27
5
李日云,王利,张双成.
灰色预测模型在高层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1):84-87.
被引量:52
6
王哲人.
高速交通对沥青路面结构工程技术发展的影响[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28(2):1-10.
被引量:4
7
原健安,张登良.
温度对胜利沥青热老化的影响[J]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95,15(1):35-39.
被引量:8
8
夏元友 ,刘鹏 ,莫介臻 .
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
.公路,2005,50(08B):275-279.
被引量:4
9
胡群芳,刘文,李清富.
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灰色综合评估[J]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2-15.
被引量:32
10
耿刚强,林杰,刘来君,崔静娜.
钢桥防腐蚀涂层寿命的预测方法[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5):43-47.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17
1
陈兴元,屈建,王博,汪登.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老化耐久性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21,49(S01):268-272.
被引量:9
2
杨慧丽.
几种沥青抗紫外老化能力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3):38-40.
被引量:6
3
梁慧,吕斌.
纳米TiO_2材料对沥青抗紫外光老化的作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203-206.
被引量:8
4
苗英豪,王秉纲.
中国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方案[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6):64-69.
被引量:19
5
张俊,廖克俭,闫锋,姜殿东.
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老化性能分析[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3):237-239.
被引量:14
6
涂娟,袁军,包传平,程健.
道路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紫外老化研究[J]
.石油沥青,2008,22(6):43-47.
被引量:10
7
马骉,荣建国,詹生辉.
纳米TiO_2对沥青抗紫外线老化能力的影响[J]
.公路,2008,53(12):189-192.
被引量:17
8
孟祥昌,郭小宏,林国琼.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桥面铺装工程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9,35(35):310-311.
被引量:3
9
李立寒,陈春羽,王飞.
涂料型防滑表层体系界面强度的试验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10,13(6):759-763.
被引量:2
10
张春青,王妍,熊玲.
纳米TiO_2改性沥青抗紫外线老化能力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1(3):88-91.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11
1
石东晖.
生物质重油再生沥青胶结料性能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8(1):74-78.
被引量:2
2
宋云连,刘恒,丁楠,林敏,程海鹰.
考虑老化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J]
.复合材料学报,2018,35(2):441-450.
被引量:14
3
刘梦梅,韩森,任万艳,Bahram Shirini,Reza Imaninasab.
橡胶和SBS对排水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2018,38(3):269-274.
被引量:14
4
李达.
旧料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影响分析[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5):25-31.
被引量:24
5
李泉,吴超凡,韩庆奎.
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潭邵高速公路大修中的应用[J]
.中外公路,2018,38(5):217-221.
被引量:9
6
周爱兆,张静玉,殷杰,黄献文.
废旧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特性[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6):733-738.
被引量:6
7
曾梦澜,李君峰,夏颖林,吕大春.
生物沥青再生沥青结合料使用性能[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45(1):61-67.
被引量:14
8
杨林,李文博.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有效再生率的影响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5):291-296.
被引量:15
9
包建业.
胶粉对SBS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J]
.中外公路,2019,39(3):251-255.
被引量:15
10
次仁拉姆.
橡胶粉/废塑料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J]
.中外公路,2020,40(2):258-26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彭子茂.
生物沥青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
.路基工程,2020,0(2):69-73.
被引量:7
2
季学文,许志扬,石鹏程,沈菊男.
橡胶粉和SBS复合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非线性模型[J]
.中外公路,2022,42(5):184-18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詹惠蓉,姚宗元.
Stein流形上(p,q)型微分形式的Koppelman公式的拓广[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2):147-151.
被引量:3
2
杜俊涛.
重油沥青胶体及其重组分的研究进展[J]
.散装水泥,2020(3):96-97.
3
赵奇峰.
多聚磷酸改性生物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2021(2):57-60.
被引量:1
4
徐松,阳兰.
复掺纤维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
.路基工程,2021(2):110-115.
被引量:8
5
李承峰.
生物沥青纤维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交通世界,2023(1):36-38.
被引量:3
6
马辉.
橡胶粉/芳烃油改性沥青对高速路面的降噪与吸声性能试验[J]
.粘接,2023,50(11):17-21.
被引量:3
7
吴晓颖.
路用生物沥青研究现状分析[J]
.当代化工,2023,52(11):2767-2772.
被引量:6
8
万民晶,田乐鹏,张壮,牛玺荣.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共混改善及其性能提升技术[J]
.市政技术,2024,42(4):18-24.
9
傅珍,王涛,刘松然,唐钰杰.
不同生物油再生沥青性能比选[J]
.功能材料,2024,55(4):4001-4006.
被引量:3
10
陈谊,莫银芝.
PE对橡胶粉改性沥青常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探究[J]
.中国公路,2024(15):90-92.
1
魏亮,陈军.
老化对温拌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
.北方交通,2018(1):55-58.
被引量:3
2
薛娇,刘鑫.
老化对温拌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
.江苏交通科技,2017,0(4):2-5.
3
龙太康,谢崇华,马国佐,陈见超,胥南飞.
TDP在水稻栽培上的应用研究初报[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0(1):21-33.
4
张丽,张强,吕超,孙春阳.
加工中心A轴位置精度检测与补偿[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6):118-120.
被引量:2
5
王钊,栗衍香.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与回归分析方法在数据处理用的应用[J]
.四川水泥,2018(5):174-174.
被引量:1
6
冉海涛.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微表处罩面冷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3):37-40.
被引量:1
7
刘峰,杨国良,陈乙轩,陈振誉,谢和春.
基于胶结料性能的炭黑沥青最佳配制温度研究[J]
.中外公路,2018,38(2):207-211.
被引量:1
公路与汽运
201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