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地理信息科学与虚拟空间技术对丝绸之路交通网络进行空间复原,是实现历史地图数字化、构建三维地图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可分三步走:第一,需要进行交通道路性质的判定与时空起止界面的界定;第二,需要进行交通节点的地理定位;第三,需要对线数据的提取与复原。交通节点数据的空间定位大体遵循三个原则。考古遗址是交通节点定位的基本依据,府、州、县政权系统根据政权中心定位,一些不确定的点数据可以根据道路里程、地名承袭及相关要素进行综合考量。而交通线的复原则基本是在点数据定位的基础之上依据地形原则以及当前道路状况、历史道路的延续性等原则复原,野外实地考察最为精确。二千年丝绸之路道路系统的复原还要考虑丝路交通区域发展的同步性与异质性,其中部分区域交通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大同步、小差异的特征,这些都是进行丝路交通体系复原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40,共8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4ZDB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萍,女,江苏连云港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北京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