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进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9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α(IFN-α)、伊马替尼、羟基脲药物进行治疗,选取同期的健康人12例为对照组,对四组受检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比较四组外周血树突细胞(DC)含量情况。结果:C组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与C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得知,患者体内的DC含量与抗肿瘤作用存在密切的联系,成正比,临床药物IFN-α与伊马替尼均能增加DC的含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