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世界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观念——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读札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海外学者,王德威应该是第三代的领军者,他几十年来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壁垒,将百年以降的所有文学史思潮现象和作家作品(哪怕是一个有文学史意义的不起眼的小作家)都纳入自己研究的视域中,这是我们大陆学者所难以企及的学术态度,
作者
丁帆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4,共6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
王德威
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写
作家作品
文学史研究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4
1
孙康宜.
谈谈美国汉学的新方向[J]
.书屋,2007(12):35-36.
被引量:12
2
黎湘萍.
族群、文化身份与华人文学——以台湾香港澳门文学史的撰述为例[J]
.华文文学,2004(1):5-16.
被引量:13
3
陈思和.
20世纪文学史编写的三种对象和三个层面[J]
.山东社会科学,1998(1):70-71.
被引量:1
4
傅世悌.
一切为了饥渴者和盗火者——对《走向未来》丛书的一点回顾和思考[J]
.中国出版,1986(10):30-33.
被引量:3
5
程章灿.
岁月匆匆六十年:由《哈佛亚洲学报》看美国汉学的成长(下)[J]
.古典文学知识,1997,0(2):115-119.
被引量:3
6
B.克罗齐,田时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J]
.世界哲学,2002(6):6-22.
被引量:59
7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J]
.社会科学论坛,2006(2):90-93.
被引量:10
8
吴晓东.
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3):34-39.
被引量:14
9
南帆.
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
.文艺研究,2007(8):4-13.
被引量:95
10
李世涛.
从“重写文学史”到“人文精神讨论”——王晓明先生访谈录[J]
.当代文坛,2007(5):42-4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9
1
吴泰松.
文学史视域中的台港澳文学编写范式——以大陆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为中心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0(3):62-72.
被引量:2
2
沈奇.
当代新诗批评的有效性与文体自觉[J]
.文艺争鸣,2017(11):147-151.
被引量:1
3
施龙.
在“华语语系文学”中穿行的堂吉诃德——评王德威主编《新编现代中国文学史》[J]
.扬子江(评论),2017(6):40-45.
被引量:9
4
徐刚.
重建文学批评的理论自信——2017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综述[J]
.中国文学批评,2018(1):128-136.
5
王云杉.
文学史中的张天翼——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0):114-118.
6
叶炜,高璐.
历史·文学·审美·真实——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初步考察[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3):102-106.
7
王伟.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性追求[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2):84-90.
被引量:1
8
臧晴.
多元的历史图景与共生的互动空间——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形态[J]
.小说评论,2022(3):160-165.
被引量:2
9
张悦.
现代性的别样阐释——评王德威《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4):32-3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张望,周睿.
“重写文学史”的“外转”——评王德威主编《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2):312-323.
被引量:1
2
王伟.
复数的共同体:百年大变局与戏曲发展逻辑[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0(3):53-57.
被引量:1
3
李静.
内部反思与世界之网——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主体性问题[J]
.南方文坛,2024(3):84-89.
被引量:2
4
余文翰.
文学阐释的书写有效性——以当代新诗批评及沈奇的诗学观为例[J]
.写作,2020(5):56-64.
被引量:1
5
王唯州.
论王德威华语语系文学思想的建构——以《华夷风起:华语语系文学三论》为中心的考察[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7):80-84.
6
臧晴.
多元的历史图景与共生的互动空间——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形态[J]
.小说评论,2022(3):160-165.
被引量:2
7
任祥欣,黄德志.
突围与悖反——歇斯底里话语下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3,37(4):111-116.
8
王业森,梁伟峰.
方法·线索·问题——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前五四”书写[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3,37(4):117-124.
9
张悦.
现代性的别样阐释——评王德威《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4):32-37.
10
罗欣怡.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香港文学——文学史视域下书写香港文学的范式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18(3):315-337.
1
张嘉树.
达沃斯,大连让你惊喜[J]
.东北之窗,2017,0(10):6-6.
2
木斋.
关于两汉文学史演变的思考[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24(4):1-1.
3
祝宇红.
“属草文章见精神”——解志熙的《文本的隐与显》之学术关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8):211-219.
4
张广海.
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学的路径和方法刍议——由《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谈起[J]
.创作与评论,2017(16):51-61.
被引量:5
5
张嘉树.
往届时光——达沃斯,大连让你惊喜往届时光——达沃斯,大连让你惊喜达沃斯,大连让你惊喜[J]
.东北之窗,2017,0(12):40-41.
6
申思.
快意人生五色诗--邹联安诗歌研讨会述要[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1):37-41.
7
李文胜.
元诗同题集咏中的诗文图共存及其文学史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17,37(7):98-104.
被引量:4
8
曾令存.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与“当代文学”的诞生[J]
.嘉应学院学报,2017,35(3):60-66.
9
陈凝.
粤剧编剧家何建青纪略(上)[J]
.南国红豆,2017(4):37-40.
南方文坛
201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