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颠覆与狂欢: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景观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当今中国大陆时髦的文化现象,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的流行话语。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后现代文学的话语、后现代文学的创作及文本实验几方面,以非道德批判的视角,客观地透视了西方后现代的文学景观,以期对当有的中国文学尤其是文学创作有所借鉴。
作者
周红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9-101,共3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西方后现代主义
文学景观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文本实验
颠覆
片段性
中国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1
Featherstone, Mike, In pursuit of the Postmoden: An Introduction,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v 5 (2-3).
2
鲍曼:《立法者和解释者:现代性·后现代性和知识分子》,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7.
3
哈桑:《后现代主义转折》,见王潮编《后现代主义突破》,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4
巴尔特:《写作的零度》,见王潮编《后现代主义的突破》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200-205.
共引文献
2
1
任平,王建明,王俊华.
游戏政治观——后现代政治哲学分析[J]
.江海学刊,2001(5):86-89.
被引量:9
2
姚公涛.
法国“新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
.求索,2010(6):214-216.
同被引文献
45
1
黄念然.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15-21.
被引量:137
2
田本相,宋宝珍.
后现代主义戏剧管窥[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188-199.
被引量:12
3
黄禄善.
西方后现代主义和通俗文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1):59-61.
被引量:4
4
周欢.
作者们的电影儿──从《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谈起[J]
.当代电影,1994(4):55-61.
被引量:3
5
王锦强.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民俗审美观[J]
.民族文学研究,1992,10(4):52-55.
被引量:2
6
范国良.
从《红楼梦》回目看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抑扬态度[J]
.红楼梦学刊,1987(1):213-218.
被引量:4
7
陈许.
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J]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2(4):51-57.
被引量:2
8
张峰.
戏拟的寓意与快感[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49-53.
被引量:5
9
周宪.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
.电影艺术,2001(2):33-39.
被引量:107
10
周芷汀.
论《红楼梦》的后现代美学价值[J]
.中国文学研究,2005(1):62-6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2
1
吴菁.
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成功融合——读《男性牢房》有感[J]
.俄罗斯文艺,2003(6):67-69.
2
周芷汀.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策略及其转向[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33-37.
被引量:7
3
周芷汀.
论《红楼梦》的后现代美学价值[J]
.中国文学研究,2005(1):62-64.
被引量:10
4
林亦农.
大观园的美学价值[J]
.理论界,2009(5):152-154.
被引量:2
5
谌利华.
再谈《飘》的后现代美学价值[J]
.文教资料,2013(24):19-20.
6
余涛.
“男子气概”与“女性气质”的动荡融合——《红楼梦》中贾宝玉性别的二元性解读[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5):135-137.
7
王峰灵.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少数民族先锋文学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7):122-125.
被引量:1
8
汪黎黎.
论当代上海影像中的后现代镜像[J]
.电影文学,2018(21):4-7.
被引量:1
9
卢艳玲.
从传统电影到后现代文本的审美转向研究[J]
.电影文学,2019(6):22-24.
被引量:2
10
李冰,韩栋.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现代叙事性审美[J]
.电影文学,2020(6):114-1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李新博.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虚构与现实的关系[J]
.时代文学,2009(15):217-218.
2
李新博.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后现代特征探析[J]
.作家,2010(20):189-190.
3
刘志勇.
美学视野下的《红楼梦》[J]
.作家,2008,0(18):124-125.
4
周芷汀.
多元对话中的后现代性(一)——不确定性:《红楼梦》文本的首要特征[J]
.红楼梦学刊,2006(6):230-237.
被引量:4
5
吕博.
论《红楼梦》的后现代性[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1):35-36.
6
李顺春.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策略[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81-85.
被引量:3
7
刘惠玲.
从情节和人物看多元性特征在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体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83-87.
被引量:3
8
卓守忠.
《红楼梦》的现代阐释与迷失[J]
.铜仁学院学报,2008,2(4):47-48.
9
刘惠玲.
多元性特征在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中的体现[J]
.社会科学家,2008(8):22-25.
被引量:2
10
周芷汀.
多元对话中的后现代性(二)——一个被红学界忽视的审美元素[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37-41.
被引量:2
1
赵田.
两墙间的梦里人——读朱斌峰小说《寻找一颗痣》[J]
.青春,2014(2):42-42.
2
刘玉堂.
不必想一想,我就爱泉城[J]
.党员干部之友,2005,0(1):54-55.
3
袁倩茹.
上海的都市文化想象与隐喻——从施蛰存到孙甘露[J]
.学语文,2012(1):65-66.
4
黄兴林.
“杂交”的优势——论贾平凹散文的小说韵味[J]
.写作(中),1997,0(1):7-8.
5
李红梅.
多丽丝·莱辛与英国女性文学传统[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7):87-91.
6
冯璇.
都是你爷惹的祸[J]
.当代工人,2012(18):53-55.
7
廖喜凤.
从《嘉莉妹妹》解读扭曲的美国梦[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3):84-85.
被引量:1
8
云也退.
她用笔担当了此世的正直与善意[J]
.商周刊,2016(5):89-89.
9
陈思和.
字词思维·诗歌实验·文本细读——读《天生丽质》的几段札记[J]
.文艺争鸣,2012(11):90-92.
被引量:2
10
李赋,余婧华.
陈染女性文本实验中有关问题的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59-62.
江西社会科学
200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