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北丰宁满族"吵子会"的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变迁轨迹,体现出乐人族群身份边界的移动和维持,这是他们所处时代主流文化认同以及分享国家与社会资源背景下的一种现实性选择,亦是满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构物,同时还彰显出对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结构性失忆"。它说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族性界定并非完全是由文化趋同性特征决定的,而是社会资源竞争背景下的群体主观建构物。同一民间乐种由于族性不同,导致分享国家、社会资源的命运与结局也各不相同。当下的"非遗"申报是国家各级文化部门、学者和地方民间艺人充分运用"地方性知识"建构而成的旨在保护我国传统音乐的一场文化"运动"。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6,共6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历史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丰宁满族‘吵子会’研究"(编号:SD15110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赵书峰(1972-),男,博士,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