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关键在于构建系统协调的培育机制。因此,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协作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校教育机制、"知、情、意、信、行"的品德转化机制以及基于主体自觉的发展性评估机制,以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作者
艾楚君
杨超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高教)》
2017年第2期76-79,共4页
Beijing Education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项目编号:XJK015BDY010)
关键词
新常态
社会责任感
培育机制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许耀桐.
习式政治新常态六大鲜明特征[J]
.人民论坛,2015(3):14-19.
被引量:31
2
王泽应.
核心价值与民族魂魄——从中国传统价值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6):9-16.
被引量:19
3
王恩华.
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一个责任伦理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4):63-67.
被引量:4
4
唐亚阳,杨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128-131.
被引量:9
5
燕道成.
新媒介伦理建构的基本维度:责任伦理[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1):145-153.
被引量:20
6
邬志辉.
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8):5-10.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69
1
戴黍.
网络伦理:现状与前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7-12.
被引量:41
2
邬志辉.
发展性评估与普通高中的转型性变革[J]
.教育研究,2004,25(10):69-75.
被引量:24
3
薛晓源,刘国良.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44-55.
被引量:461
4
甘绍平.
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哪里?[J]
.哲学研究,2000(12):51-59.
被引量:35
5
庄友刚.
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J]
.哲学动态,2005(9):57-62.
被引量:70
6
邬志辉.
论教育实践的品性[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14-22.
被引量:43
7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5页.
8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93.
9
汉斯·尤纳斯.责任原理[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4.
10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共引文献
105
1
向麟,邹太龙.
大数据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生活教育,2021(22):109-114.
2
张旭.
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娱乐传播的伦理反思[J]
.传媒论坛,2022,5(16):39-41.
3
黄裕,赵丽.
高校新媒体场域的思政话语表达“破圈”探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4):81-85.
4
陈明,茆顺苗,许田静.
发展性评估与江苏省普通高中转型[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2(3):72-76.
5
傅建东.
中职评估:从外部走向校本[J]
.职教论坛,2010,26(1):72-74.
6
李保强,刘永福.
学校改进的历史回溯及其多维发展走向[J]
.教育科学研究,2010(2):28-32.
被引量:9
7
陈丽.
学校改进的特征与价值取向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10(11):5-8.
被引量:4
8
李先军.
论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的责任——费希特职责伦理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4):28-31.
被引量:3
9
张代富.
中西方初中学校管理差异下的思考[J]
.科教导刊,2012(22):14-15.
被引量:1
10
朱恬恬.
美国密歇根州学校改进框架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13,40(1):83-8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
1
卢聪,李新仓.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J]
.中国市场,2015(1):141-142.
被引量:1
2
许耀桐.
习式政治新常态六大鲜明特征[J]
.人民论坛,2015(3):14-19.
被引量:31
3
高天阳.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7):4-5.
被引量:1
4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被引量:2741
5
谢清彬,陈志兵.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及培育机制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6):28-31.
被引量:7
6
吴康妮.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与应对策略[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76-81.
被引量:10
7
任路伟,王英,王甜甜.
社会实践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121-122.
被引量:2
8
杨全忠.
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36-38.
被引量:5
9
李景鸿.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0):66-67.
被引量:3
10
孔晶晶,刘一潇.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探究[J]
.品牌研究,2018(4):241-24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李霞,王振华.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现状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7,20(3):34-38.
被引量:1
2
郭和才.
新常态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2):91-93.
3
陈筱莉.
红色基因传承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
.传媒论坛,2020,3(18):7-9.
被引量:5
4
陈筱莉.
依托红色文化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常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21(12):70-7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姚淑华.
卡托普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2):159-159.
2
闫利华.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对策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5):108-111.
3
曹玮琦,倪亮.
在高校辅导员育人环节中融入红色基因的探讨[J]
.改革与开放,2020(18):40-42.
4
刘晏男,张家旗.
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J]
.科教文汇,2021(9):51-52.
5
赵正艳,秦素琦.
基于态度改变理论的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提升策略探究[J]
.今古文创,2021(23):122-125.
被引量:1
6
毛娇娇,沈万根.
新时代延边大学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继承[J]
.商业经济,2021(7):177-178.
1
张军梅.
语文教学“三部曲”[J]
.考试周刊,2010(57):37-37.
2
钟家华.
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教育对策[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3):341-342.
被引量:12
3
蒙青菊.
浅议智障学生的识字教学[J]
.青年时代,2015,0(14):233-233.
被引量:1
4
龚小连.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
.学园,2013(6):121-121.
5
黄蓓.
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J]
.上海高教研究,1993(3):72-78.
被引量:1
6
李云鹏.
为何而教——教师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
.成人高等教育,2009(4):47-49.
7
翁诗环.
大学生自我教育探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6):126-128.
被引量:10
8
杨业明.
简谈数学反思性教学的设计策略[J]
.广西教育,2005(01B):73-74.
被引量:1
9
张岚,李瑞.
高校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协作机制的研究[J]
.文教资料,2015(9):168-170.
10
周元洪.
高校科技工作应当面向市场[J]
.科学管理研究,1995,13(5):73-75.
北京教育(高教)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