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汪康年与政治权威的依违离合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探寻汪康年与张之洞、刘坤一、瞿鸿机等清廷重臣的关系 ,剖析了汪康年对政治权威人物的双重态度。一方面 ,汪康年希望得到当权者的赏识 ,以借助其力量实现自己变法图强的愿望 ;另一方面 ,他又不能背弃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与政治权威人物打交道时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作者
李里峰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年第2期63-69,共7页
关键词
汪康年
政治权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桑兵.
论庚子中国议会[J]
.近代史研究,1997(2):1-40.
被引量:9
2
胡珠生.
自立会历史新探[J]
.历史研究,1988(5):114-12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9
1
桑兵.
庚子勤王前后的岑春煊与保皇会[J]
.近代史研究,2001(6):55-80.
被引量:11
2
李里峰.
汪康年与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角色特征[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57-60.
3
郝艳彤,任晓鸿.
汪康年研究综论[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3):109-111.
4
郭常英,张秀丽.
传统社会心理对汪康年政治态度的影响[J]
.中州学刊,2008(4):181-184.
5
王德召.
东南互保和几种政治势力[J]
.铜仁学院学报,2008,2(5):67-70.
6
李里峰.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以汪康年为例的思想史阐释[J]
.广东社会科学,2010(5):96-104.
被引量:1
7
廖梅.
汪康年和庚子中国议会[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5):63-68.
被引量:2
8
李欣荣.
汪康年与晚清修律中的法权迷思[J]
.广东社会科学,2015(3):119-126.
被引量:2
9
戴海斌.
唐才常“再次东渡”说辨正[J]
.学术月刊,2025,57(3):202-216.
同被引文献
57
1
胡珠生.
自立会历史新探[J]
.历史研究,1988(5):114-123.
被引量:4
2
胡珠生.
正气会及其《会序》三题[J]
.历史研究,1984(6):103-110.
被引量:3
3
黄珍德.
论戊戌时期汪康年的变法思想[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5):39-43.
被引量:3
4
桑兵.
论庚子中国议会[J]
.近代史研究,1997(2):1-40.
被引量:9
5
魏芳华.
从汪康年论校对说开去[J]
.中国出版,1996(11):46-47.
被引量:1
6
崔志海.
论汪康年与《时务报》——兼谈汪梁之争的性质[J]
.广东社会科学,1993(3):54-59.
被引量:13
7
廖梅.
汪康年与中国近代化思潮的特征[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6):91-96.
被引量:4
8
舒习龙.
汪、梁关系与《时务报》[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25-27.
被引量:1
9
任放.
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3(2):236-275.
被引量:11
10
黄士芳.
汪康年与《时务报》[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1(2):53-6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郝艳彤,任晓鸿.
汪康年研究综论[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3):109-111.
2
郭常英,张秀丽.
传统社会心理对汪康年政治态度的影响[J]
.中州学刊,2008(4):181-184.
3
王德召.
东南互保和几种政治势力[J]
.铜仁学院学报,2008,2(5):67-70.
4
李里峰.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以汪康年为例的思想史阐释[J]
.广东社会科学,2010(5):96-104.
被引量:1
5
樊亚平,夏茵茵.
汪康年报刊职业认同探析——基于职业态度与情感等视角的考察[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195-1199.
6
刘新利.
被误读的报人汪康年:从新闻学研究和历史学研究的比较谈起[J]
.新闻界,2017(6):30-3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朱映红.
保守主义思潮研究述要[J]
.中国文化研究,2015(4):102-114.
被引量:4
1
杨学功.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J]
.岭南学刊,2007(1):90-92.
被引量:1
2
熊笃.
从《三国演义》看“忠”的观念的沿革演变——《三国演义》伦理观纵横淡之一[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3):49-57.
3
虞祖尧.
彼得·杜拉克的新著:《未来社会的管理》[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3):42-47.
4
李杨.
论内隐和外显态度的关系[J]
.经营管理者,2010(15):50-50.
5
关捷.
刘坤一与甲午中日战争[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9(4):111-116.
被引量:5
6
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013)学术贡献奖获得者[J]
.学术月刊,2014,46(10).
7
王兴强.
非独立: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J]
.青年思想家,2005(1):94-95.
8
李大为.
论教练员的领导行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85-86.
被引量:21
9
卫仲璠.
韩愈古文运动的进步性[J]
.江淮论坛,1963(1):50-55.
10
求婚[J]
.喜剧世界(下),2014(10):60-60.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