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天疱疮中最常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血清中产生针对表皮细胞间桥粒的自身抗体,临床表现为松弛性水疱、大疱,伴有顽固性、痛性黏膜糜烂和溃疡,组织病理出现特征性棘层松解现象。PV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促使皮损和黏膜尽快愈合,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力争长期缓解,直至痊愈。治疗的挑战在于长期稳定控制病情、减少复发、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减少激素用量。由于该病较少见,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较少。欧洲和日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治疗共识,但目前我国尚无类似共识形成。本文在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共识性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经国内不同地区的专家反复讨论修订,形成了PV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1-765,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晋红中,Email:jinhongzhong@263.net,参加讨论专家名单(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蔡大幸(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曹鸿玮(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邓丹琪(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范雪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高顺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高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郭竹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焱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侯素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黄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晋红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晓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刘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廖理超(安徽省立医院)、陆前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骆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吕小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吕新翔(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满孝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潘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彭学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商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万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爱民(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王宝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刚(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王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王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肖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峻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甄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春丽(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飞红(武汉市第一医院)、郑淑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朱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左亚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执笔者左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