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秣陵春》传奇因涉及易代之变、亡国之恨,以及鼎革之际文人出处等时政内容,颇能满足贰臣、遗民等特定民众的审美需求,因而社会反响较大。其在清代之传播乃"文本阅读"与"搬演观赏"并行,但后者作用更为突出。经南昌沧浪亭、如皋水绘园等雅集搬演,剧作内容、作者意旨等皆得充分解读与研讨,从而产生更大传播效力。而通过对此剧"读后感"与"观后感"的比较可知,场上传播在接受效果、群体切磋、理解深透等方面皆有优势。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122,共6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51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戴健,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