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国秦汉时期,齐地存在选择海洋作为隐居场所的现象。与山林隐逸相比,海洋隐逸归隐的态度更为坚决脱俗,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意味。文献记载中的海洋隐逸数量较少,总体上是被批判和忽视的对象。浮海隐逸之所以被如此记载,与战国秦汉时期东西对立格局的长期存在有关。来自内陆的撰述者试图表现内陆胜过海洋,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对海洋隐逸的记录上。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5,共7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02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先秦史论的形成及其影响"(2015M581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曲柄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北京100875)